历史建筑是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传承城市文脉的特色场所。历史建筑中蕴含的优秀文化与当代数字科技完美结合,可以形成文旅深度融合新的表现形式
图虫创意供图年相继出台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策文件,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历史建筑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结晶,带有鲜明的城市印记,是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资源。从文旅融合视角出发,历史建筑的数字活化是在有效保护和高效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新型技术创新旅游体验,传承优秀文化。立足于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化发展现状,以上海“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国际数字旅游之都为目标,上海加强历史建筑数字活化工作应注重三个方面:其一,实现优秀历史建筑的数字再生和数字永存,在线“神游”和在场游览双轨并行;其二,营造沉浸式的建筑空间阅读氛围,促进人与建筑的情感互动;其三,提高历史建筑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和亲和力,实现价值引导。
一、历史建筑数字化建设推动文旅融合
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上海具有丰富的近代历史建筑遗存,拥有处优秀历史建筑、44片历史风貌保护区。作为中国共产*的诞生地,上海遍布着革命遗址、纪念地以及名人故居;以武康大楼为代表的70余座邬达克建筑构成了独特的“上海符号”。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历史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是城市居民“家门口的好去处”,也是外来游客到访上海的“打卡地”。
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要求探索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历史建筑是重要的城市文化体验场所,在有效保护和高效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挖掘历史建筑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价值,凸显城市个性,提升游览体验,可以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历史建筑中蕴含的优秀文化与当代数字科技完美结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在旅游休闲过程中的深度体验需求和情感交流愿望,而且可以形成文旅深度融合新的表现形式,成为旅游驱动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助力。
近年来,上海陆续推出了“*的诞生地”“建筑可阅读”“寻味上海古镇”等重点文旅融合项目,皆以历史建筑为主体,以数字化为手段,既为文旅融合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又为历史建筑的数字活化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历史建筑数字化催生了体验型、保护型、创意型等多种文旅融合新方式,为城市旅游休闲发展展示了可借鉴的新途径。
二、数字技术是历史建筑活化的坚实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字化保护可以完整、准确、真实地保存信息,形成数字档案。经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加工,可以为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及展示提供有力的支撑,历史建筑的数字化授权与转化也可以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
在历史建筑的测绘与建档中,数字化测绘建档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突出优势。以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例,研究人员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建筑进行精细化测绘,并将采集到的实景模型和点云数据导入相关软件进行融合与建模,以此获得建筑的详细数据信息,建立优秀历史建筑基因图谱,形成健全完备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为历史建筑的数字活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历史建筑的评估与鉴定中,5G与无人机摄影就曾运用于上海著名的和平饭店的墙体检测。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对建筑进行全方位拍摄扫描,获得建筑表面纹理图像,识别并定位历史建筑破损部位,对历史建筑病害进行程度判定,有效评估历史建筑的损伤情况,为后续的修缮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建筑的修缮与运维中,上海北外滩地区两座具有百年历史的仓库就使用3D激光扫描、深度建模等数字技术,从外观到细节精准还原历史原貌,近80%的历史元素得以重新利用。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旧址、柯灵故居等历史建筑的日常运维中则配备了智慧化物联网系统,监测建筑倾斜、开裂等异常情况,将采集到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数据相结合,从而预测建筑实体的变化,为游览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年上海提出了“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这一城市发展理念。目前,已有超过处历史建筑设有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