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倪海厦人纪课程的学习、结合紫极先生对其汉唐方剂的讲解,我把高血压及糖尿病这两个最常见、但西医无法根治的病的病因和解决机制分享出来。
肝阳上亢、肾阳不足——高血压
内外两个系统:
1)出入——血压犹如水势,需要有一定的压力,身体中血液才能正常循环。人的身体于外界相通,皮毛与大气相接(皮毛也时刻在呼吸,约占呼吸作用的20%,主要靠口鼻)。
如果身体被寒束缚,或者湿气裹住毛孔(毛孔闭塞),体内压力自然会提升。所以导致温暖环境下血压正常、但寒或湿环境下高血压突出的情况。
2)升降——身体内部也有循环,升降关系影响血压高低。肝主生发、肺主收敛。肝气过亢会导致血压高、肺气收敛过强也会导致血压高。肝生发不足或肺收敛不足会出现低血压。
西医采用扩张血管剂降压,但是破坏了肺的收敛功能,肝的过度生发也未得到治疗反而因血管扩张后进一步肝阳上亢,因此降压药越吃越多,血管越来越大,而肺的收敛功能丧失,最终冲破血管造成脑淤血即中风(脑部血管最薄弱)。高血压并不是病、而是一种身体警讯。中医消除警讯背后的病因、但西医是直接掐断信号,但是病人依旧头晕乏力、失眠,就是西医所谓的亚健康甚至神经官能症。
血压高背后两种直接原因:
1、身体中血管如河流,血压如水势,血能推进的动力是心阳(心火)。身体中经常有沉积物堵塞相当于抬高河床,血流不畅使压力增大。同时压力增大也是保护机制,把淤积之物清除。
2、河流变窄水流会加速、压力会增加。这与肺的收敛功能相关。寒会导致收敛、热会导致膨胀。
所以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去淤积、排除寒气、平肝阳。
肝阳亢背后的根本原因:
肝阳根源在于肾治水的功能削弱。就像河道涨高、河水变急的原因是上游出现了水灾。因此要疏解肝的上游即治疗肾气(肾阳不足)。
身体出现水肿的原因是身体运化能力不足。真正被身体利用的是需要把细胞外的水运化成为细胞内的水,如果细胞内缺水、外部再多水人也会感觉口渴(水只能变成体液但仍进不了细胞组织)。组织外部有积水就压迫组织和细胞、因此导致压力上升。因此西药降压药相当于利水剂/脱水剂,但是不仅把组织外的水排了,同时也把组织内的水排出了。这样反而导致血管失去水分从而失去弹性。
除了中药治疗外,仍需注意病因——生活习惯的改变:
适当运动为了身体内部正常的气血运行,保证身体的阳气。尽量不吃寒凉之物,不伤及阳化气的功能。不能过度饮酒,饮酒属于辛散、把阳气散出去导致外热内寒,湿热之气还会造成水湿囤积。少吃脂肪类和蛋白类食物,吃多了不运动会造成堵塞。心情保持舒畅、肝气就不会压抑。运动需适当,因为血管已经脆弱。不可利用任何外在环境来强制止汗(冷气、冷水等),否则代谢物留在体内就是高血压的成因。
消渴症——西医之糖尿病
口渴而消水、食饥而消食。血糖是维持人体正常运作的能量来源,血糖值高往往是由于身体组织中水分缺失导致的浓度偏高。因此造成血糖高的原因有两点:身体水分缺失(组织内、细胞内,往往因降血压西药的脱水功能导致),以及血液中的糖无法转化进入细胞提供身体真正需要的能量。
1、血糖进入细胞依靠脾的阳化气功能,无法有效转化糖分导致病人血糖高的同时还体乏无力。西药降糖药实际上是强行把血糖压进细胞中,但是伤到了脾主动运化的功能。因此药量越加越大直到身体功能全部丧失。经常服药的人舌苔都有厚腻白苔就是因为脾湿积聚。
另外,肝有储存能量的功能,饮食糖分增加如果肝脏不能在里面进行调和、储存糖元,同样造成血糖高。
2、小肠之所以能够代谢消化食物、是靠脾脏提供很多高品质的津液,心脏提供小肠热能,有了热能和津液才可完成人体的消化功能。脾脏同时吸收来自小肠的营养再分配给其他内脏。如果入脾脏的营养过剩(油腻、垃圾食品)、脾脏会分泌制造油脂,也就是西医所说的高血脂症。身体会发出警讯、心脏就会减少给小肠的热能降低消化,增加给胰脏热能增强油脂分解。而居间协调热能分配功能的就是肾脏,肾脏提供水源阻断心脏传导到小肠的热量以迫使热量转往胰脏。脂肪消除后,又阻断心脏到胰脏的热能、转回小肠。
因此治疗糖尿病唯一办法是:强固肾脏、加强心脏,则胰脏和脾脏自然恢复到平衡状态。否则病人死于肾脏病(尿*症等)。西药控制的是血糖,但病人最终仍会肾中*(尿*症),属于无效控制。
除了中药治疗外,需注意生活习惯改变:
睡觉前绝对禁食,因为尤其晚上睡着后,身体机能下降无法及时把食物转化,过度累积导致血糖上升。血液中糖分浓度提高后会导致组织内水分外渗(就像用糖或盐腌制食物后析出水分一样),细胞脱水导致功能衰退更无法化糖。这也是为什么人吃饱喝足后睡觉起来会口渴的原因。
晓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