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病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特色显疗效眩晕患者得康复
TUhjnbcbe - 2022/7/6 15:44:00

71岁的患者张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困扰她10余年的反复眩晕,竟然医院心病科中医治疗一周后便解除了。激动、喜悦以及对心病科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一时间纷涌而至,她便和女儿制作了一面锦旗,亲手交给心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以表感激之情。

患者张某,71岁女性,主因“反复头晕10余年,加重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8小时”医院心病科就诊。患者于入院前10余年诊断为高血压病,近期曾不规律口服药物治疗。入院后,刘红霞主任经过详细问诊、切脉及体格检查,完善颅脑CT排除脑出血后,耐心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予以扩张脑部血管、改善微循环、保护胃黏膜、止呕及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同时予中医特色疗法——眩晕贴及头部刮痧治疗。一周后,患者诸症痊愈出院。鲜红锦旗传递的不仅仅是患者的感谢之情,还是是医院心病科中医治疗效果的认可,更是对医护人员工作的充分肯定,激励着我们坚持患者至上,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以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真诚服务广大患者。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

根据原因不同,可将头晕分为以下三大种类型:

一、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具有复发性特点。

(2)迷路炎:多由于中耳炎并发,症状同上,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

(3)内耳药物中*:常由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性损害所致。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水杨酸制剂、奎宁、某些镇静安眠药(氯丙嗪、哌替啶等)亦可引起眩晕。

(4)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5)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呜及听力减退。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

(6)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1)颅内血管性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和小脑出血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和其他部位肿瘤等。

(3)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

(4)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

(5)癫痫。

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晕和原发病的其他表现。

三、其他原因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2)血液病:各种原因所致贫血、出血等。

(3)中*性:急性发热性疾病、尿*症、严重肝病、糖尿病等。

(4)眼源性: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5)头部或颈椎损伤后。

(6)神经症。

以上病症可有不同程度眩晕,但常无真正旋转感,一般不伴听力减退、眼球震颤,少有耳鸣,有原发病的其他表现。

不同类型的眩晕,治疗方法不同,周围性眩晕多为对症治疗,而中枢性眩晕多为对因治疗。

1、急性期治疗:当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时,应保持休息,尽量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出现跌倒外伤危险。

2、一般治疗:眩晕症患者应尽量卧床,首先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观察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意识不清、无法进食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在治疗眩晕前,需要明确眩晕症的病因,做到精准化诊疗。就本患者为例,结合症、舌、脉,中医辩证为肝肾阴虚阳亢证,中医的治疗主要为眩晕贴,选用平肝潜阳的药物选取双侧太阳穴贴敷,另予印堂穴皮内针治疗,起到止晕作用。以及局部刮痧治疗,活血化瘀通络,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以止晕。

◆撰稿:心病科牛璐

◆编辑:宣传科孙志

◆审核:刘健

★重要声明:严禁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特色显疗效眩晕患者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