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当前二尖瓣反流(MR)在社区内的病因、机制、相关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年至年间,我们确认了社区(OlmstedCounty,MN,USA)中所有被诊断为孤立性中、重度MR的患者,并按病因和机制进行分类。一共有位患者,平均年龄73±18岁,女性占51%,射血分数(EF)平均49±17%。功能性(FMR)占65%,器质性(OMR)占32%,两者均有占2%。FMR与左心室重塑(FMR-v,38%)和孤立的心房扩张(FMR-a,27%)有关。FMR-v、FMR-a和OMR在年龄(73±14、80±10、68±21岁)、男性比例(59、33、51%)、合并房颤(28、54、13%)、EF(33±14、57±11、61±10%)和反流量(38±13、37±11、51±24ml/每搏)之间有明显差异。MR主要机制有I型(正常瓣膜运动)占38%,II型(过度瓣膜运动)占25%,IIIa型(舒张期运动限制)占3%,IIIb型(收缩期运动限制)34%。MR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FMR-v风险比率3.45(p<0.),FMR-a风险比率1.88(p<0.),OMR风险比率1.83(p<0.)。MR患者经常发心衰,尤其是FMR-v(5年83±3%vs59±4%FMR-a,40±3%OMR,p<0.)患者。一生中4%的FMR-v、3%的FMR-a和37%的OMR患者进行了二尖瓣相关的手术。
社区中的中、重度的孤立性MR病因和机制各异。功能MR占主导地位,其中大部分为FMR-v,FMR-a也不少见,瓣膜退行性变是OMR的主要原因。MR增加患者死亡率,特别是FMR-v。FMR-a患者尽管EF正常也导致引死亡率明显增加和反复心衰。MR普遍存在的治疗不足,因此有必要针对MR病因和机制进行临床治疗试验。
这一针对孤立性二尖瓣反流(MR)的研究对MR的病因和机制进行了归类。从功能性和器质性二尖瓣反流的年龄分布看,年轻患者器质性较多,老年人功能性比率增加,但绝大部分MR为老年人。中重度MR尤其是FMR-v的死亡率较高,是普通人群的3倍多。
最后作者建议针对不同分型(I、II、IIIa、IIIb)进行经皮瓣膜成型和外科手术等临床治疗研究,找出最优方法。
原文:DOI:10./eurheartj/ehz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