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类型的肾病,只要确诊准确、治疗及时,病情控制的稳定,基本上不会走向尿*症。仅有1%-2%的患者,由于受病理类型、治疗效果、身体素质、突发急性因素等原因影响,最终发展致尿*症,但仍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并不是短期内的发作。
其中有三种最为常见类型的肾病,是相对容易治疗、控制病理类型,如果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注意护理,完全可以避免尿*症。
第一类:最常见性肾病——微小病变微小病变型肾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群体,成年人发病人数较少,是儿童性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症状是即“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症。
为什么这类肾病容易治疗?一方面没有蛋白尿的患者,大多可自行缓解。另一方面症状明显,相应的治疗方案成熟,只要发现的及时,治疗缓解率很高。
治疗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主要方法是激素冲击,由于儿童患者一般漏蛋白较少,治疗2周后开始缓解,8周后部分患者完全缓解,稳定治疗4-6个月后,基本可以停药。有些患儿在服药8周后仍没有有效缓解,表现为激素抵抗,考虑不是微小病变,建议穿刺检查。
成年患者服激素缓解较慢,主要是对激素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半年左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出现激素抵抗,可以加服免疫抑制剂提升药效。
第二类:大量蛋白尿型肾病——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可以说是肾病综合症类型肾病中,蛋白尿量数一数二的一种肾病,蛋白尿定量每天多时可达数十克,因此延缓肾功能的关键就是降低蛋白尿水平。
其中膜性肾病1、2期,一般蛋白尿定量低于4g,肾功能比较稳定,肾小球滤过率、内存肌酐清除率等没有明显损伤。治疗后病情多会恢复。
中后期阶段,蛋白尿定量一般持续超过8g,肾小球受损严重,发生肾功能不全,肾脏出现明显损伤,肌酐、尿酸等指标升高,此时降蛋白治疗后,可以稳定住,但肾功能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完全恢复较难,尿*症风险增加。
膜性肾病的预后相对来说,前两期自发缓解率很高,预后都很高。中后期稳定住蛋白尿,一般预后也较好,但如果频繁发生感染或药物因素,导致蛋白尿难以控制在1g以下,蛋白尿越多预后相对越差。
第三类:血尿型——lgA
与前两个病种不同,l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炎类型肾病。典型的症状是血尿。对于早期存在单纯血尿的患者,肾功能不会存在损害,预后都较好。但注意仍要定期复查,监测是否有蛋白尿的漏出。
对除了血尿还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肾小球发生损害后,肾功能受损无法逆转,无疑尿*症风险增加。
降低lgA肾病尿*症的风险,需要注意三方面,蛋白尿定量尽量控制在1g以下,血压至少控制在/90以下,肌酐控制在以下。长期保持住,预后一般不会太差。
为何还会有人发展到尿*症?
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原因,自主性差,配合治疗度低,因此增加了尿*症的风险。此类患者的父母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观察患儿情况,并及时与医生反馈。
此外,加速这三类肾病进展的原因还有两点很重要:治疗不及时,错过治疗时机和不定期复查。远离尿*症,病情好转是目的,稳定才是硬道理。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战胜病魔。
有相关肾脏健康或肾病问题,可以扫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