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题病理学X型题
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类型有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题目解析
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有: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五种肾炎临床表现是以肾病综合征为主。B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C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本题可参考《病理学》人卫8版教材P。
本题答案
AD
考点讲解
本题的音频讲解点击这里哦
一、膜性肾小球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膜性肾小球病为慢性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约有85%的病例为原发性疾病。
(2)原发性膜性肾小球病被认为是与Heymann肾炎相似的与易感基因有关的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与肾小球上皮细胞膜抗原反应,在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形成免疫复合物。
(3)病变部位通常没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血小板的沉积,但有补体的出现,病变的发生与由补体C5b~C9组成的膜攻击复合物的作用有关。
2.病理变化
(1)肉眼下,双肾肿大,颜色苍白,有「大白肾」之称。
(2)光镜观察,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之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3)电镜下,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基膜与上皮之间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基膜样物质增多,形成钉状突起。沉积物被吸收后形成虫蚀性空隙。
(4)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表现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
3.临床病理联系
(1)膜性肾小球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由于肾小球基膜严重损伤,常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血尿和轻度高血压。
(2)膜性肾小球病常为慢性进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多数患者蛋白尿等症状可持续存在。
二、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脂性肾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小球内无免疫复合物沉积,但很多证据表明本病与免疫机制有关,最近的研究显示编码nephrin等肾小球蛋白基因的突变与本病的肾小球病有关。
2.病理变化
(1)肉眼下,双肾肿大,颜色苍白。
(2)光镜观察,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和蛋白小滴。
(3)电镜下,肾小球基膜正常,无沉积物,主要改变是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4)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3.临床病理联系
(1)本病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可发生于呼吸道感染或免疫接种后。
(2)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肿常为最早期出现的症状,蛋白尿多为选择性。
(3)皮质类固醇治疗对90%以上的儿童有明显的疗效,成人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缓慢或疗效差。
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本病主要由脏层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改变引起,导致通透性增高的循环因子可能和本病的发生有关。
(2)由于局部通透性明显增高,血浆蛋白和脂质在细胞外基质内沉积,激活系膜细胞,导致节段性的玻璃样变和硬化。
2.病理变化
(1)光镜下病变呈局灶性分布,早期仅累及皮髓交界处肾小球,以后波及皮质全层。病变肾小球部分毛细血管袢内系膜基质增多,基膜塌陷,严重者管腔闭塞。
(2)电镜观察显示弥漫性脏层上皮足突消失,部分上皮细胞从肾小球基膜剥脱。
(3)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病变部位有IgM和C3沉积。
(4)随病变进展,受累肾小球增多,肾小球内系膜基质增多,最终引起整个肾小球的硬化,并伴有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3.临床病理联系
(1)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仅表现为蛋白尿。
(2)出现血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高血压的比例较高,蛋白尿多为非选择性。
(3)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不佳,多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四、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
Ⅰ型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并有补体的激活,约占原发性病例的2/3。
Ⅱ型患者70%以上患者血清中可检出C3肾炎因子(C3Nef),该因子为自身抗体,可与C3转化酶结合,使该酶不被降解,导致C3被持续分解,因此常出现补体替代途径被异常激活,患者出现低补体血症。
2.病理变化
(1)光镜下两型的病变相似,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数量增多。增生的系膜细胞和基质像基膜广泛插入,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增厚,血管球小叶分隔增宽,呈分叶状。
(2)因插入的系膜基质与基底膜染色特点相似,所以在六胺银和PASM染色时基底膜呈双线或双轨状。
(3)电镜下Ⅰ型特点是系膜区和内皮细胞下出现电子致密沉积物,免疫荧光显示颗粒状沉积,并可出现IgG、C1q和C4等早期补体成分;Ⅱ型又称致密沉积物病,电镜可见大量块状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在基膜致密层呈带状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显示C3沉积,通常无IgG,C1q和C4的出现。
3.临床病理联系
(1)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常伴有血尿,也可仅表现为蛋白尿。
(2)本病常为慢性进行性,预后较差,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常不明显。
(3)肾移植后病变常复发,致密沉积物病的复发率较高。
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明确。
2.病理变化
(1)光镜下主要改变为弥漫性系膜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2)电镜观察除上述改变外,部分病例系膜区见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检查常有不同结果,我国最常见的是IgG和C3沉积,在其它国家则多表现为IgM和C3沉积(又称IgM肾病)。
3.临床病理联系
(1)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2)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可为肾病综合征,也可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
(3)可用激素和细胞*性药物治疗。
思考题
几种肾炎的特点和鉴别?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最新版「西综题库」,获得更好的做题体验。
医学生考研「医学考研路上,你不孤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app
dxy.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