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间质肾炎-葡萄膜炎(TINU)综合征是一类以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ATIN)伴发眼部葡萄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由于TINU综合征发病率低,临床漏诊率高,全球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本文就中国TINU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疗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
TINU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特点
临床症状
TINU综合征患者多有非特异的全身炎症表现,如疲倦乏力、发热、体质量下降、厌食纳差等;部分患者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等;眼部则有眼红、眼痛、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少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腰腹疼痛、关节痛、眼胀、流泪等症状。(见下表)
实验室检查
91.8%的TINU综合征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61.4%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89.1%患者轻度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尤其是高IgG血症)和补体异常也可见于部分TINU综合征患者,但88.2%患者自身免疫筛查为阴性,与国外文献中认知一致。
TINU综合征患者95.0%有血肌酐上升,一般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96.9%患者有轻到中度的蛋白尿,其中90.6%患者24h蛋白尿总量小于2g。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特征明显,如肾性糖尿、氨基酸尿,以及尿微球蛋白、尿NAG酶明显升高,部分患者有无菌性白细胞尿、血磷降低、范可尼综合征等。此外,83.3%的患者尿浓缩功能受损(见下表)。
肾脏病理
TINU综合征患者肾穿刺活检病理符合ATIN诊断,以肾间质弥漫水肿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变性萎缩为主,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正常或仅有轻微病变。PASM、Masson染色阴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免疫荧光大多阴性,少数病例有C3在血管壁及间质的沉积。电镜未见肾小球电子致密物沉积。
葡萄膜炎特征
TINU综合征患者葡萄膜炎可发生于ATIN前、ATIN后或与ATIN同时发生。我国病例中40%TINU综合征患者的葡萄膜炎发生于ATIN之前或与之同时发生,60%发生于ATIN之后,比例与其他国家相近。
诊断
我国对TINU综合征的诊断常基于特发性ATIN的诊断之上。青少年或成年女性发生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伴有发热、轻至中度蛋白尿、肾性糖尿、血沉快及高γ球蛋白血症等,肾脏病理组织特征为典型的ATIN,且可以除外药物、感染、系统性疾病,如结节病、干燥综合征、狼疮、韦格纳肉芽肿、白塞病等,临床上确无病因可寻时,则诊断为特发性ATIN。对于特发性ATIN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并长期监测眼部情况,如患者在病史或病程中出现眼部葡萄膜炎时即可诊断TINU综合征。
由于TINU综合征葡萄膜炎与ATIN的发生多不同时,故对眼科首诊的葡萄膜炎患者或葡萄膜炎反复发作病因不明者,也应规范血、尿、肾脏功能的检查,以避免TINU综合征的漏诊。
治疗
TINU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因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规范化的指南,我国报道中多给予以糖皮质激素0.5-1g/kg/d静脉应用或口服,6-8周减量;但激素应用的总疗程从14周到周不等。合并有尿*症及电解质紊乱等患者予以对症、透析等支持疗法。
TINU综合征葡萄膜炎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滴眼或球旁注射,部分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抗生素类滴眼液,少数患者需扩瞳类药物防止虹膜后黏连等并发症。
来源:中国肾小管间质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的疾病特征及研究现况.临床肾脏病杂志.年7月第17卷第7期
温馨提示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
medlive.cn欢迎大家积极投稿,一起开心讨论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