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柳叶刀》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
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
也就是说,每十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此病
而尿*症则是所有肾病的终末
福清22岁的女生小林从来没有想过
年纪轻轻的自己竟然会患上尿*症
要靠一周三次的透析才能活下去
(医院血液净化室实景,与本文无关)
小林到底经历了什么?
小林从小胃就不太好,比较挑食。特别是上了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小林的生活就更加混乱,平时经常熬夜,外卖和饮料是小林每天的标配。
今年3月的一天下午,小林受凉后出现了恶心、食量减小、全身乏力的症状。但她以为就是感冒或胃病,未予重视。
可没想到小林的症状持续加重,6月份开始还出现了双足背水肿,活动后乏力明显,偶有气喘。
医院检查,发现小林的肌酐已经高达umol/l,被诊断为尿*症。
现在每周三次在福建中医药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室进行透析治疗,每次都要花费4个小时的时间,除非换肾,否则这样的透析治疗可能要跟随她一辈子。
“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肾衰,甚至尿*症,年轻人一定要引起重视。”省三肾病科魏丽芳主治医师感叹。
目前小林具体的发病原因还没找到,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常喝饮料、吃夜宵,肯定是很重要因素。
据了解,饮料中的果糖成分会转化为合成嘌呤的底物,从而增加嘌呤的代谢,造成尿酸增多,影响尿酸水平。
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导致排酸功能下降,加重肾脏的负担。
除此之外,一些碳酸饮料含有磷酸,血液中磷增多会导致钙减少,造成钙磷紊乱。
钙代谢加速,钙离子经肾脏沉淀后,难以排出,很容易形成肾结石,对已经受损的肾脏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国外研究表明,过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患肾结石、肾衰竭及其他肾病的风险,而肾科医生在临床上也多有发现类似病例。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不管是加糖或不含糖的碳酸饮料,一天饮用碳酸饮料2瓶或者2瓶以上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大两倍。
肾衰竭早期症状
1
困倦、乏力
引起困倦、乏力的因素的确太多了。特别是那些为生活奔波的人,大多将之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若稍加休息症状好转,更易被忽视。
2
面色泛*
早期尿*症患者由于肾性贫血导致,这种表现发生和发展十分缓慢,因而在一段不太短的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差”,就像人们在早晚见面难以发现各种缓慢发展的变化一样。
3
浮肿
浮肿这是一个比较易觉察的现象。是因肾脏不能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导致液体潴留在体内组织间隙,早期仅在踝部及眼睑部浮肿,休息后消失,若发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性浮肿时,已病不轻矣。
4
尿量改变
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
5
食欲下降
出现恶心、呕吐、吃不下饭,嘴里甚至有尿素的味道(氨味)。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应该警惕尿*症,医院做个尿常规及肾功能、泌尿系彩超等相关检查。如果肌酐指标异常或者尿蛋白增多,一定要积极治疗,并遵医嘱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
并不是所有的尿蛋白增多就是肾病
尿蛋白增多是临床早期筛查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并不是所有的尿蛋白增多就是肾病。
高蛋白饮食、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剧烈运动后检测等常见原因有可能导致生理性的尿蛋白增多。
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先别紧张,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病因,排查疾病。
此外,不要喝水稀释尿液来减少尿蛋白,正常尿常规检测应该留取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晨尿)才准确。
文字整理
五味子
图文编辑
菟丝子
精彩导读
今日霜降,别错过秋天最后的养生时机,跟专家学着“补一补”!
霜降四道菜,宜喝粥喝汤
推荐指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