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
01
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尿异常期,然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至慢性肾衰竭。
02
辨证论治
一、肺肾气虚
1、症状:颜面水肿或肢体肿胀,疲倦乏力,少语懒言,自汗出,易感冒,腰脊酸痛,面色萎*,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2、处方
组成:灯心草、葱白。
用法:煎浓取汁,加水稀释,洗肿胀处。
功用:补脾益肾。
二、脾肾阳虚
1、症状:全身水肿,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神疲,纳少,便溏,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处方
组成:苍术9g,厚朴7g,陈皮9g,甘草10g,白术9g,泽泻9g,猪苓12g,茯苓12g。
用法:敷于脐部,外用热水袋熨之,每日1次。
功用:温补脾肾。
三、肝肾阴虚
1、症状: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遗精,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2、处方
组成:葱白、蒺藜子、赤小豆、菘莱各1升,巴豆枚。
用法:淋洗法。上药水煎,以淋洗身肿处。
功用:滋补肝肾。
四、气阴两虚
1、症状: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腰酸痛,或见水肿,口干咽燥或咽部暗红,咽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或弱。
2、处方
组成:鲜小葫芦全草、泡桐树根皮各g,硫*少许。
用法:沐浴法。将前2味药洗净、切碎,再与硫*一起置于锅内加水煎煮,滤渣后取汁洗澡,每日2次,连用5~7日为1疗程。
功用:益气养阴。
五、兼证
(一)风邪侵裘
1、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多急,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
2、处方
组成:生麻*、桂枝、细辛各30~60g,羌活、独活各30g,荆芥、防风各30~50g,苍术、白术各15~30g,红花30~60g。热象显著加薄荷30g,柴胡30~60g,柳枝g;血压偏高加葛根、菊花各30~60g。
用法:沐浴法。上药用大锅水煎煮沸20分钟,然后全身洗浴,每次洗浴15~30分钟,使周身汗出。浴后注意避免外感。重度水肿患者每日1剂,洗浴2次。轻度及中度水肿患者,每2日1剂,每日洗浴1次,疗程依据水肿消退为准,一般多者10次,少者2次,均可达到消除全身水肿目的。
功用:祛风解表,利水消肿。
(二)水湿泛溢
1、症状:颜面或肢体水肿,舌苔白或白腻,脉缓或沉缓。
2、处方
[处方1]
组成:酒糟g。
用法:热熨法。酒糟蒸热,趁热包在脚上,外裹纱布,以汗出为度,每日1~3次。
功用:利水消肿。
[处方2]
组成:甘遂、黑丑各适量。
用法:热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将药末炒热敷脐上,胶布密封,上用热水袋熨之,每日换药1次。
功用:利水消肿。
(三)湿热
1、症状:面浮肢肿,身热汗出,口干不欲饮,胸脘痞闷,腹部胀满,纳食不香,尿*短少,便溏不爽,舌红,苔*腻,脉滑数。
2、处方
组成:马蔺7棵。
用法:熏洗法。将上药水煎后,去渣倒入盆内,患者坐盆上,围棉被发汗,然后再洗腹部与四肢。
功用:清热利湿消肿。
(四)血瘀
1、症状: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刺痛,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2、处方
组成:红花、透骨草各g。
用法:熏洗法。将上药装入纱布袋内缝或扎紧,放入煎药锅内加水至药袋淹没并高出3cm,煮20分钟将药液和药袋同倒入盆中,把患肢最主要的浮肿部位放在盆边用热气熏,待温度低时将药袋取出放于浮肿处敷,可多次放入盆中浸湿更换所敷部位,1剂药可反复使用4-5日。
功用:活血化瘀。
(五)湿浊
1、症状:纳呆,恶心或呕吐,口中黏腻,脘胀或腹胀,身重困倦,水肿尿少,精神萎靡,舌苔腻,脉沉细或沉缓。
2、处方
组成:鲜红蓖麻叶、假蒌叶各适量。
用法:沐浴法。将上药洗净、切碎,置于锅中加水煎煮,滤渣后用汤洗患处,每日1-2次,连洗7次为1个疗程。
功用:健脾化湿泄浊。
-END-
医学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看病就医,请到专业机构。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