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病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泪目海宁8旬老夫妻双双捐献遗体今天,
TUhjnbcbe - 2025/4/25 18:19:00
-04-:10

海宁日报今天上午10点13医院四楼ICU病房随着监护仪上的象征生命的曲折波线变成一条直线意味着86岁的老人孙宝珍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当天,她的遗体被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根据生前遗愿除了捐献遗体外还捐献了一对眼角膜△孙宝珍老人的最后一刻据悉,这是我市第二例眼角膜捐献者第三例遗体捐献!相伴49年的老夫妻同签遗体捐赠这是孙宝珍和丈夫卞培松两人很久以前的约定——早在年12月6日,他们在同一天各自签订一份遗体捐赠登记表,自愿捐献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用于医学研究以及帮助他人重现光明。如今,孙宝珍先走一步了,丈夫卞培松决定帮助妻子完成心愿。“我跟老伴就此告别吧,我会跟她在那边见面,过几年总归轮到我了。”站在妻子的遗体前,卞培松摆了摆手。医护人员和护工为孙宝珍穿好整身新衣,再用被子细心包好。△最后的陪伴对于死亡,卞培松说得轻描淡写,他确切地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跟妻子一样,将躺着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那栋建筑物,成为学生们解剖刀下的对象。两人在上海相识并结婚今年79岁的卞培松看起来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在病房外,记者和他轻轻聊起天,他说起了他们的故事——我的父母都是盐官人,小时候我曾在盐官读书到七岁,后来随父母回了上海。高中毕业后,我当过10年海军,退役后,就分配在上海外滩边的中国银行里工作。△老伴离世后,他在一旁平静地拨通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电话,告知老伴离世可以前来转运遗体。在那里,我认识了妻子。她是南京人,当时也在上海工作,她工作的单位就跟我在同一栋大楼。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她年轻时很漂亮,很多小伙追求,我也是其中一个,最后她还是选择了我。我们于年结婚的,婚后很幸福。我们这一辈子没有要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夫妻俩之间相互扶持,相敬如宾,两人从不红脸,都是你让让我,我让让你,生活得很幸福。早几前,她身体不太好的那段时间,都是我照顾她的起居生活。我经常带着她去公园喝早茶,每个星期拉着她坐着公交车去上海音乐学院排练唱歌,因为我是上海银杏合唱团的。她就坐在旁边看着我唱歌。她年轻时跳舞也很好,手也很巧,还会做衣服。“人活着,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对于遗体捐献的想法,其实在我小时候就有了,当时我看到过达芬奇创作的人体解剖素描,让我很震撼。早在年,老伴身体好的时候,我就跟她这样说过:“你说,人活着是那么回事,死了也就那么回事,能有意义一点,还真就没白来世间走这么一遭……”再说到一起去捐献遗体的想法,她很赞同。因此在年,上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表格上门来到我家。我的两名亲属还当我们的执行人,在表格上签了字。我们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完成了遗体捐献的协议登记工作。△卞培松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交流我的身边至今还保存了一张《新民晚报》,年4月17日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遗体捐赠:爱心与天地共存》的文章,我当时把文章剪下来,更加证实了我们当时的选择是很有意义。△《新民晚报》年,老伴儿再次脑梗,虽然抢救过来了,但从那以后,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只能躺在床上,身上多个器官衰竭,她还患肾癌.....年,我带着老伴儿从上海回到故乡海宁,选择在海宁治疗,医院16楼的综合科。从今年2月份开始,她的身体越来越不行,已经不能进食了,营养液打进去也会吐出来。△孙宝珍老人的病房我提前联上海红十字会咨询老伴儿捐献遗体的事,后来又考虑到跨省捐献不方便,今年3月7日,我又坐着公交车辗转到海宁市红十字会,带上相关资料,重新为自己和老伴签署了一份遗体捐赠书。我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有“三高”,还有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里有积水。我也已经帮自己准备好了一套寿衣,哪天要是走了,也跟老伴一样,把遗体、眼角膜捐出去。记者了解到,就在三天前,孙宝珍的病情再次急剧恶化,人已经昏迷,被送往ICU.....医院ICU的医护人员都对他们印象深刻。“我们很佩服这对老夫妻,佩服他们对生命的理解。”ICU主任邱云龙说,为了让老伴能够舒服地离开,卞培松已经决定不做任何抢救。“她走得很安详。”卞培松说。然而,在病房里整理妻子的遗物时,当他望着病房里妻子曾经睡过的那张床,眼眶还是湿润了。虽然面对离别,他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思想准备。△卞培松帮老伴整理遗物两位老人平凡而又伟大!我们应该坚信他们是让生命和精神用另外一种方式得到延续和传承为两位老人点赞记者:贺洁靓图片:杨立超、许明捷编辑:朱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泪目海宁8旬老夫妻双双捐献遗体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