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在疫情防控战斗中,发扬德坤瑶医精神,不辱使命,保证圆满完成支援救助任务!”4月25日,继年援助武汉抗疫之后,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的支持下,医院再一次组织大规模的援沪行动。
近日以来,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据介绍,本次医疗队共抽调出28名医护人员,将吸取以往多次成功抗疫的经验,利用传统瑶医的诊疗思路,针对诊断,使用目诊、蟒针等特色疗法为上海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北京市丰台区人大副主任张婕,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谭介辉,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阳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孙悦等多位领导及天九共享电商集团资深副总裁张鹤,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著名书画大师向石出席了出征仪式,仪式由医院党支部书记李洋全程主持。
医院援沪医疗队出征仪式。朱俐娜摄
年龄最大医疗队员已62岁
据悉,本次援沪医疗队名单上的28名队员均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瑶医医护人员。其中,最大的队员已经62岁,最小的队员年龄只有21岁。
“今天出发的医疗队只是第一批,暂定在上海待一个月,后续会根据上海疫情的具体防治情况,调整驻扎时间,并逐渐分批分次再增加人员奔赴前线,为抗疫贡献力量。”医院副院长覃建雄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早在上海疫情发生之初,医院便已向多个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支援上海。
覃建雄告诉记者,前几天收到上海《关于给医院医疗队发放通行证的函》后,全院便开始紧急部署,确定援助人员名单、调配物资,医疗队终于在今天顺利出发。
出征之前,医院在该院就诊大厅为医疗队举办欢送仪式。在医院院长、援沪医疗队队长覃迅云的带领下,队员们庄重宣誓、签署出征抗疫请战书。
“无论遇到多么紧急的情况,我都自愿接受最困难的任务,自愿值守最危险的岗位,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自愿请战。”瑶医援沪队员们的请战理由,透露着一股“舍我其谁”的力量。从年支援武汉抗疫以来,他们一直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核酸检测、支援隔离点......
医疗队队员签署的出征抗疫请战书。朱俐娜摄
“今天,我们为医院支援上海抗疫斗争的各位白衣战士壮行。我代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对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大家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瑶医药的独特优势和疗效,为上海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殷切期盼同志们早日平安凯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在致辞中说道。
就在两年多前,北京市丰台区人大副主任张婕也曾站在同一个地方,为瑶医援鄂医疗队壮行。
“当时真得挺为大家担心的。”如今时光飞逝,张婕在出征仪式上动情地说道,“今天又站到这,我被你们的行为所感动,感谢你们代表丰台区医护人员勇敢地出征上海,我等着你们回到丰台,回到医院,到时候我给大家接风。”
瑶医目诊能判断多种疾病
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瑶医,通俗指的是瑶族民间医术。
公开资料显示,瑶医先民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所处环境中的动、植物,是瑶族人的天然药源。由于长期的实践,使得瑶医对地产的动、植物药用性能和价值,总结出了特殊的认识,积累了特殊的经验。
也就是说,瑶医不仅属于中医范畴,更是一种民族医学,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特色。
从诊断上来说,瑶医以目诊为主。覃建雄告诉记者,目诊作为一种简易的诊疗方法,区别于脉诊和舌诊。瑶医通过观察眼睛状况,可以判断出身体内多种相关疾病。
“根据眼睛所辨别出的疾病,再分寒热虚实,进而调整诊疗方法。之后,通过中医药物、手法、针法等确定治疗方案。”覃建雄说。
这样的原理,也将被用在此次援沪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方案中。
覃建雄介绍,本次出征的医疗人员比较全面,包括针灸、手法、康复理疗等方面专业医师。他们利用传统瑶医的诊疗思路,针对不同患者的诊断,使用目诊、蟒针等特色疗法,调理患者身体的整体情况。同时,配合瑶医专门药物,对患者进行救治。
“支援武汉期间,医疗队曾遇到一位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由于他当时无法正常服药,只能通过灌肠中药、针法调节肺部张力等方法针对性治疗。即使面对症状相同的患者,治疗方案也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他回忆道。
曾是首支抵鄂的民族医疗队
治愈名新冠肺炎患者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一直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提升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将“医院医院(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的比例”设为主要发展指标之一,给出到年达到%的目标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主任李宗友表示,规划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医院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水平,通过设置“医院医院(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的比例”这一规划中唯一一个约束性指标,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对中医药防疫寄予的厚望,显现了中医药在未来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以医院为例,记者了解到,从年抗击非典,到年的武汉援鄂,再到年北京迎战“德尔塔”,直至今年奔赴上海与“奥密克戎”交锋,这支民族医疗队一直在前线奋战。
比如在年,正值非典疫情肆虐。作为院长,覃迅云火速带领瑶医医疗队冲向非典病房,在瑶家多年传承秘方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更新,最终治愈31名非典患者,无一例后遗症。
年初,武汉被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疫情初期,该院又派出一支21人团队前往距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医院,成为首支到达武汉一线的民族医疗队。
“当时,医疗队驻扎在当地近两个月,通过使用中医药物、手法、针法,成功治疗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约名。并且为多人次进行了新冠防护,让‘瑶山清瘟解毒颗粒’一战成名。”覃建雄回忆道。
据覃迅云介绍,此次出发的援沪医疗队业务能力强且政治素质高,不仅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还有多名参加过武汉战疫的老战士。
此外,在结合年非典疫情的治疗经验基础上,他们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特点研发出了抗击新冠肺炎瑶医药汤剂、口腔喷剂、肚脐贴剂等,希望能再次为上海的疫情防治贡献“中医药智慧”。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张阿嫱朱俐娜
■视频:中国城市报视频号(作者:李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