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又被称为是“不死的癌症”,主要是因为肾脏出现各种疾病,导致肾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并逐渐额退化,最终彻底丧失的一种慢性肾衰竭疾病。因此,很多的肾友都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发展成尿毒症。
病房里的患者在化验单出来后,总是会问:“医生,我这个尿蛋白的化验单出来了,能不能给我看看会不会得尿毒症?”这个情况,其实真的没办法直接下定论。
尿蛋白、血肌酐的水平与尿毒症有关系吗?肾友们不要误会。
⊿尿蛋白
主要指的是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升高,导致尿检的时候,发现为蛋白尿。蛋白质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在进入人体后,会由人体吸收,少部分由肾脏进行代谢,和尿液一起,排出体外。
但是,当摄入的蛋白质过多,就会容易导致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升高,形成蛋白尿。这种尿液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尿液在排出体外后,表面会形成泡泡,而且长时间不会消散。因此,这种尿液又被称为“啤酒尿”。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只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少吃高蛋白的食物,那么这样的情况就会慢慢消失,问题不是很大。
可是,有的时候,蛋白尿的形成,如果长时间不解决,或是蛋白尿中的蛋白含量较高,那么就可能导致肾脏的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尿毒症。
而尿蛋白又被分为三个等级,按24小时内的尿蛋白含量来划分:
轻度:小于1g;中度:1g以上,3.5g以下;重度:3.5g以上。
而对于1g以下的患者来说,患尿毒症的可能性较小。曾经有过这样一项研究,在经过20年的随访后,发现小于1g的患者,80%的患者,没有患上尿毒症。而如果是0.5g以下的,患尿毒症的人低于5%。不过,这个数值,指的是尿蛋白含量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准,如果后期升高了,那么就不一定了。
另外,即使尿蛋白的升高,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患上尿毒症。只要注意控制尿蛋白,将其稳定在正常的水平,那么患尿毒症的可能性就会减少。而且,是否会患尿毒症,也不仅仅只是看尿蛋白。
⊿血肌酐
正常的血肌酐标准为44-μmol/L,如果超过这个数值,那么就说明肾脏出现了问题,数值越高,肾脏损伤的程度就越重。如果数值达到了μmol/L,那么就说明已经是尿毒症了。
而体内的尿蛋白水平越高,血肌酐的数值就容易啥都到影响,变得越高。因此,肾脏患者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