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城市容不下普通人的论调已经被喊了许多年,但回到小城市,固化的机制、平庸的资源、没有人情关系就举步维艰的社会,也无法带给年轻人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反复横跳的年轻人,他们怎么想?
文
张晨阳
编辑
王朝靖
来源
塔门(ID:DT-Tamen)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一大批年轻人,正在从北京涌向上海。
泽平宏观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年,流出北京的人才前十去向地,上海排第二,年,流入上海的人才前十来源地,北京排名第一,占9.2%。
其中,有大量网红博主和内容创作者们。社交网络上,许多网红博主们的街拍背景,从北京老胡同变成上海美术馆,打卡圣地,也从三里屯、工体夜店变成了武康路和外滩。
小红书博主古古本古是一位典型的“城市迁徙者”,年到现在,她前后工作于北京、杭州、上海。“几年前别人问我为什么不去上海?我说,因为上海没什么互联网企业。”
如她所说,曾经,上海被互联网公司发展的第一波浪潮甩在身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互联网大厂分别落户北京、杭州和深圳。但这几年,视频领域爆发。B站、小红书等总部在上海的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字节跳动也开始在上海设立重要业务部门。
对纷纷入局视频的创作者而言,上海大量且分布集中的网红店,有比北京更丰富和便利的拍摄素材。
另一方面,从大小周、酒桌文化、反思系统等话题被热议来看,对于“想要回到生活里”的年轻人来说,奋斗文化浓厚的北京,不再是他们的最优选择。
关于城市的选择变化,隐隐代表了人们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转变。
在知乎上,问题“你如何对比北京和上海?”下,有高达万多的浏览量、两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