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是许多游客到上海的必游之地,作为上海的代表,外滩当之无愧。但是外滩从哪里起源,则未必人人知道。现在上海恢复了“外滩源”原貌,也为世人了解上海提供了新的窗口。
“外滩源”是指东至中山东一路,西南抵滇池路,北达南苏州河路。它是外滩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许多建筑里的人和事。外滩初期阶段这里是上海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现在已列为修复保护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历史建筑有14幢。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它成为上海城市的新地标。
景点一,南苏州路处新天安堂
新天安堂又名联合礼拜堂,年由英国建筑师道达尔设计,中间修长的塔楼和陡峭的尖塔,最高处设置十字架,两边是双坡层面不对称立面,系英国乡村教堂建筑风格。
景点二,英国领事馆建筑
英国建筑师格罗思曼和鲍依斯设计并负责监造。年工程竣工,建筑占地平方米,主屋高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外观朴实、庄重、有韵味,显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
景点三,兰心大楼
即兰心戏院,年建,由喜爱西洋话剧的英国侨民组织建造的木结构剧场,曾演出世界著名作品《阿依达》、《蝴蝶夫人》等,年毁于火灾,年重建砖木结构剧场,年迁至今卢湾区兰心大戏院地址。
景点四,光陆大戏院
设在年建造的光陆大楼西北部,观众厅上下两层,两侧设包厢,共有座位只,内部装饰讲究有精致的浮雕图案,曾经放映欧美电影,演出西洋歌剧。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即使对于同一处风景,在不同人眼中也有不同的视觉与感悟。怀着积极的心态去观赏,则能发现原来景致极美,置身其中自然会如痴如醉;带着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则怎么也感觉不到景色的美好。偶尔,擦肩而过,或许还有着不经意的回眸,脚步依然匆匆。匆匆的,我们各自走在人生的路上。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