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建筑群”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这片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群”。如今已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堪称“网红打卡景点”之一。今天来了解一下外滩12号——“外滩的橄榄叶”。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12号的汇丰银行大楼,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坐拥外滩10号到12号三块地皮,虽然“身量”不高,但“体态”极尽雍容奢华,被英国人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楼诞生:
在当时,有人说“中国的金融中心在上海,上海的金融中心在汇丰”。可见汇丰银行大楼能建得如此宏大,真是“不差钱”。
当然,汇丰银行大楼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财大气粗”。年,汇丰银行以6万两白银的价格购买了外滩12号地皮,建造了一座三层的楼房。不久后伦敦就爆发了一场金融风暴,其他在上海的英资银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汇丰避开了这场风暴,此后的业务一直顺利地发展,资本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
年,随着业务不断做大,“不差钱”的汇丰银行为了彰显自身的实力,以每亩两白银买下了外滩10号和11号的地块,拆除原有建筑,在原址重新兴建了一座楼高七层、雄踞上海滩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汇丰银行大楼。
那“外滩的橄榄叶”这一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资料记载,年汇丰银行新大楼建成后,奠基仪式当天,英文报纸《远东时报》将其形容为“一片诺亚的橄榄叶”。根据《圣经》故事,诺亚乘坐方舟躲避大洪水后,他派出探听消息的鸽子衔回一片橄榄叶。这表明洪水已退,灾难终于结束。而当时上海的经济也正从一战后的衰退中渐渐复苏。
发展历程:
年,汇丰撤出上海,外滩12号大楼归为国有。上海市政府进驻,将其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
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并按照修缮如故的原则将建筑修复。
如今,这幢充满了时代意义与历史感的宏伟建筑,仍然屹立在黄浦江外滩边,成为今天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历史标志。
建筑风格:
汇丰银行大楼建成后以其精湛的工艺、完美的比例、宏大的规模成为了当时上海滩乃至远东地区建筑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有记载,大楼奠基之日,上海租界万人空巷,数以十万计的上海市民潮水般地涌向外滩,争睹新建成的汇丰银行大厦的风采:精雕细刻的外表,希腊式圆形穹顶,两尊铜狮分踞大门外左右两侧,是为“镇行之宝”。
大楼是庄重典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其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便是门洞上方的鼓座有马赛克镶嵌的8幅图案,主题分别是汇丰银行在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加尔各答、曼谷、香港和上海的八间银行,以不同的女神、地方背景、旗帜、纹章等作为象征。据说壁画曾被颜料覆盖,后来浦发银行出资修复,做了点小改动,你有看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