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薛理勇上海门牌研究所
这是网友随意先生上传的上海历史照片,位置或地点没有问题。左边的河流是黄浦江,横向的小河是“洋泾浜”,就是现在的延安东路,跨洋泾浜的桥是“外洋泾桥”,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延安东路外滩。这就清楚了,照片就是在英租界外滩向南远望法兰西外滩。拍摄的时间就成问题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鸦片战争时期,海上航运的船只主要是三桅帆船。从年后,火轮船逐渐替代了木帆船。当然,这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照片上黄浦江边停靠的全部是三桅帆船,说明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较早。
《点石斋画报》绘“日之方中”,图片中的木结构建筑物就是早期的外滩气象信号台,建成于年
历史上,洋泾浜是英租界和法租界的界河。浜北是英租界,浜南是法租界。在洋泾浜南侧的黄浦江边有一座“气象信号台”,始建于光绪十年,即公元年。信号台为木结构,体量较大,一眼就能看到。年,在原址拆除后重建为砖混结构,就是现在延安东路外滩的气象信号台。不过,照片上看不到这个气象信号台。可见,这张照片拍摄于年前。
年地图中的外洋泾桥一带
照片的右侧后面露出一幢体量不小的楼房,比前面的三层洋房高一点,估计是四层建筑。它是坐落在公馆马路外滩(金陵东路外滩)法国领事馆的早期建筑,设立于年。法国人梅朋、傅立德著《上海法租界史》对上海法国领事馆的建筑历史有详细的介绍:
这第一座领事馆有一幢主楼,供领事居住和办公,它的位置在现在的公馆马路北边路旁,从那儿到朱葆三路(溪口路)和孟斗班路(四川南路)的距离差不多相等……
建成于年的法国领事馆,左侧的四层楼房就是老照片中的房子
领事馆的位置在公馆马路的北侧,溪口路与四川南路之间。在年镇压小刀会时,这个领事馆的建筑毁损严重,领事馆遂准备迁址重建,但一直到10年后才解决了土地问题。年,领事馆迁公馆马路外滩新址办公,《上海法租界史》也有记录,说:
领事馆的建造就开始了。这是一座宽敞而笨重的四层楼房子,没有特色,也不漂亮,包括两幢主楼,中间有一条拱顶过道相连,阳台是木头的,领事馆人员住的那幢楼外面有一架木楼梯。这座房子甚至谈不上坚固,完工后只过了两年半,就有坍塌的危险了。在后来的三十年中,先后驻上海的各任领事都得花力气进行加固工程,直到最后决定把它拆毁了事,因为怕它突然倒坍,已经长期不住人了。
年地图中的外洋泾桥周边一带
这样就清楚了,这张照片拍摄于年法国领事馆建成后与年外滩气象信号台建成前。至于更确切的年份,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撰文供图
薛理勇
排版配图
张渊源
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