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不夜城”上海,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五光十色的南京路、外滩或陆家嘴的灯火璀璨。但近几天,一条短短10秒钟的“素颜版”上海夜景在朋友圈刷屏,引来诸多点赞:“素颜也大气!”“以后就这样了,又美又省电”……
这条刷屏的短视频画面,是无人机航拍的上海陆家嘴夜景。其时正逢上海暂停开放黄浦江沿岸外滩、北外滩、小陆家嘴地区的景观照明,人们眼中熟悉的五色上海变成了以深蓝色夜空、暗色楼宇和银色楼宇灯光为主的“素颜”版,显示出一种别样的美。为此,不少人对“素颜”版夜景赞叹有加,希望这样的做法继续坚持下去;也有人提出,景观照明对城市的夜生活、夜消费的氛围打造必不可少,不应一关了之。
在拉动经济发展和支持节能环保之间,我们究竟需要营造怎样的城市夜景?又应如何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光污染”?
景观灯过亮、过彩引发吐槽
当下,国内不少旅游城市都在大力推行夜经济、夜消费,景观灯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上海,每到节假日的夜晚,外滩沿线和小陆家嘴地区彩灯亮起、黄浦江上彩船游弋,成为海内外游客眼中一道令人惊艳的风景线;在夜游发达的西安,各色景观灯勾勒出古建筑和古城墙轮廓,常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如果没有这些景观灯,人们的夜间出行和消费愿望无疑将大大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过亮的景观灯,也会招来“光污染”争议。
“素颜版”上海视频截图
城市中高亮度的彩灯随处可见,树下的射灯也会产生直射人眼的角度。
在社交媒体上输入“景观灯”“光污染”关键字,与之有关的讨论层出不穷。被吐槽最多的,是国内个别旅游城市或景点亮度过高的景观灯:“xx灯市的景观灯该关了,不仅是视觉污染,有的还是消防隐患;”“在河边散步时想倚栏而立,却发现栏杆上满是刺眼又灼热的景观灯带,走近宛如烤炉,只好避开;”“夜间把树木照亮的绿色景观灯光也挺讨厌的,直接不让树木睡觉”……
无论人们对此是否有足够的意识,“光污染”已成为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当人们长期处于高亮度的炫彩灯光环境中,将产生一系列生理不适,如头晕目眩、入睡困难乃至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等。因此,今年8月1日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正式施行,“光污染”首次正式入法。
怎样的景观灯才是“适宜的”
除了对强光“审美疲劳”,今夏的极端高温也令人们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