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过一个刚毕业的小白领:
回老家躺平和选择上海奋斗,选哪个?
她选择了上海。
似乎,这与现在Z世代流行的躺平学,好像不太一样。
我在想,她为什么选择上海?
我想对于她来说,是因为未知。
未知才会让人觉得向往、有希望,而在小城市里,对于未来,是已知,对于一眼就能看得到头的生活,会令大多数人感到绝望。
在未知的黑暗里能看见微光,总比在已知的夕阳下看见阴暗,要令人
外地人去北京,呆了很久还是觉得自己是外地人,任何人来上海,呆了两年都觉得自己是上海人。
提起上海,人们第一反应才都是繁华、冰冷、没人味。
好似泛着金属光泽的巨大城市装着两千万上了发条的机器人,有序运转着。
想在上海活下去,的确不轻松,翻开知乎,映入眼帘一道题「上海30岁月入3万,为什么还是焦虑?」
再翻翻答案,大家都对题主冷嘲热讽:赚那么多还焦虑,秀什么优越感?
在这座中国最具魔幻色彩的都市里,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管是什么原因留在上海,多数人都很真实活着。
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都把人拉向一个焦点:上海是不是真如《小时代》、《欢乐颂》里所写,是座全民拜金的城市?
你们都一百多斤的人了,畅销书和电视剧里的话你还信?真想翻白眼。
与其说上海是只认钱不认人的城市,倒不如说这是一座筛选人的城市。
你有实力留下来,你便能感受到这里的人味,会比你想象得还精彩。
你没实力留下来,抱歉,的确没人会喜欢和失败者长期来往,这很残酷。
我倒是一直很喜欢上海这种「按规矩办事」的氛围,我问过很多人,在中国绝大数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小地方,越所谓「有人情味」的地方,办事越不公平。
在上海,如果某个人在某个环节做错什么,我们都可以拨通投诉电话,很快,就会有相应惩罚措施开启,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大多数人都有平等权利。
在越小的地方,那些手握一丁点儿权力的人就越得瑟,遇到非熟人,各种摆脸色,明明五分钟能办好的事,非要给你拖拖拖,换上熟人来,马上「走关系」给你解决。
如果人情味是这种东西,我宁可要冰冷一点的人际关系,至少公平,至少不会被恶心。
二
那个小白领跟我讲:
她常在坚持不下去时,去ifc、恒隆广场、新天地等地方逛一逛,看看门店上金灿灿的logo,我就会更有动力支撑下去。
身边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学习,吸取新的东西和内容,在咖啡厅中,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因资本狂热让大家说话都很夸张。
但是,总比起小区门外两大爷下象棋时聊国际局势和家长里短靠谱得多。
再说了,「只认钱不认人」这帽子不该只扣在上海头上吧?
小地方因为钱的事,亲戚们撕破脸皮老死不相往来的案例还少吗?
我很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后来写作、创业所带来的精彩生活,能让我享受这座城市为我带来的便利和光环,而是因为:
上海是座非常包容的城市。
在这里,只要不是做违法、反人类的事情,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即便别人不一定赞同你,但也不会因为你不一样,而把你归类为怪物。
在越是不发达的地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越是容易被定义为不合群,受到很多曲解和委屈。
但是,当这些人来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时,却能大放异彩。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
在这座城市生存的,不仅仅是活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还有那些苦苦挣扎的人群,也值得我们尊敬。
三
我知道有很多年龄很大的人,来到上海,不是为了让自己生存,而是为了家里人生活得更好。
他们住群租房,吃最便宜的盒饭,撑起了上海的服务业,他们也是认真生活的人,更是在上海值得尊敬的人群。
我身边的朋友,以互联网从业者和全职新媒体人居多。
在「互联网终将彻底颠覆人类生活」的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确让无数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贵。
我接触过很多让学生党甚至初级白领党都很羡慕的女孩。
她们通常睡到十点甚至中午才起床,化完妆后,喊上闺蜜去逛街,街拍的每张照片都堪比写真,吃喝玩乐后,到夜里再回到月租金上万的loft里。
她们不用上班,常常能参加各品牌的发布会,也能接触到小红或大红的明星,能够随时随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问她们收入,月入好几万呢,有的甚至年入几百万几千万。
她们多半在晚上工作,卸完妆,坐在电脑前,打开文档,苦思冥想后,敲打出一篇精彩的文章,让助理排版好后,发布。
一夜,数万阅读,有时,也会有业内标杆数字「10w+」。
她们是让无数人羡慕也无数人唾弃的新媒体人,是作者,是网红,是kol,也是创业者。
听上去,是挺让人羡慕的,每天没人管,还可以美美的,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品牌和明星。
如果她们跟你哭穷,跟你说很焦虑,估计你连杀了她们的心都有了。
事实上呢?
在几个月前,凌晨两点半,我正躺在床上焦虑新的课程缕不清逻辑时,有个女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