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婷)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陈望道长年生活、工作的地方。日前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揭幕的“真理之甘信仰之源——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周年主题展”,汇集近件图片、实物、视频展品,全景式地展示了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在复旦大学教书育人、治学治校的人生轨迹,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分子对“真理味道”的不懈追寻和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
年前的5月,陈望道带着“费了平常译书五倍功夫”的《共产党宣言》译稿从家乡义乌返回上海,一头扎进石库门,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开始了审校工作。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又新印刷所出版,首印0册很快销售一空。本次展览展出了各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包括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年8月第1版、9月第2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复制件,以及复旦大学珍藏的年5月版、年1月版《共产党宣言》原件等。展厅内,还原了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又新印刷所”等真实历史场景。现场还设置有亲手复制译本封面等多个互动环节,为观众带来全景式沉浸观展的体验。
复旦大学保存的《劳动界》周刊(第一册),是本次展览的又一大看点。这一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份工人刊物,陈望道是主要供稿人之一。记载了鲁迅与陈望道之间来往的鲁迅日记,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20世纪20年代起,陈望道与鲁迅、茅盾、胡愈之等知识分子积极提倡和参与妇女解放和语言文字改革运动。
年起,陈望道开始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他提出“好学力行”的系铭,鼓励、保护进步师生,复旦新闻馆由此成为进步师生争取民主自由的活动场所。中共南方局曾赞誉道:“学校据点以复旦大学为最好最典型。”从展览中展出的一份毛泽东签署的复旦大学校长任命书可以看出,陈望道于年被任命为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此后,他积极推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在他的提议下,自年至今,每年校庆期间,复旦均会举行学术报告会。
陈望道还是一位对中国学术事业发展卓有贡献的著名学者。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道路,《修辞学发凡》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年,他在病榻上完成了他最后一部著作《文法简论》(年出版)的定稿工作。本次展览展出了《文法新论》手稿,《文法简论》便是在此基础上成书。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