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的发展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展有快有慢。之前我们列举过哪些病理类型较好,哪些病理类型严重。病理较轻的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等等,病理类型差的如FSGS局灶节段硬化、膜增生性肾病等。
判断病理类型是发现肾病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明确诊断才更有利于针对控制,降低肾衰竭风险。除了病理类型严重的患者病情预后较差,评估尿毒症的风险较高。
其实还有4类患者也属于尿毒症高危人群,常有4大特点,占1个也必须注意起来:
年纪轻轻就有高血压有些患者发现肾病前本来就存在长期高血压病史,肾功能受损后血压更严重,对肾脏及身体造成双重损伤。高血压是代谢性疾病,长期控制不好不仅会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更是会直接损伤血管、心脏、肾脏等器官。
有些患者二三十就已经高血压好几年,本身血管环境已经较差,确诊肾病后肾功能下降,进一步造成血压升高,肾脏的生存环境比较糟糕,再加上一些并发症,病情预后一般较差。
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控制血压及尿蛋白的情况。严格要求血压控制在/80以下,尿蛋白定量在1g以下,一般降压药配合免疫类药物控制,能够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同时配合日常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等方面的调整,更有助于血压达标且持续稳定。
五年以上糖尿病史糖尿病肾病目前增长速度较快,已成为导致尿毒症排第一的肾病种类,超过了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什么糖尿病肾病进展到尿毒症的速度更快?原因有二:一、糖尿病本身对身体的破坏性非常大,包括肾脏,血糖持续升高会造成血流减缓,血管压力增大老化,会直接造成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引起肾小球动脉高压,加速肾衰竭的进程。二、糖尿病治疗的局限性。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注意是胰岛素治疗,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控糖结果不理想,并发症高发。2型糖尿病患者多是口服药治疗,目前也有了一些新型药物,起到降糖、降压、降蛋白、护肾的多重作用,也降低了肾衰竭的风险,但还需要早点控制。
预防尿毒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控制,1型糖尿病在诊断5年后就要重视肾脏功能检查,一旦发现病情开始治疗;2型糖尿病应该每年定期检查肾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情况。控制住尿蛋白对肾功能的持续危害也非常重要。
直系亲属有肾病虽说肾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病,但研究发现与遗传有一定关联性,且多表现为隔代遗传,可能隔一辈或几辈。因此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中有患者肾病的人,就需要特别的注意。由于基因问题,病情发展会更严重,越早给予有效治疗,预后相对会更好,尿毒症风险更低。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贫血贫血也是一类常见病,多为营养不良及缺铁性导致的,且多数贫血都存在明显症状。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要警肾功能受损导致的造血异常。
肾病引起的贫血多为肾性贫血,主要是肾脏受损导致刺激脊髓造血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造成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继发贫血。肾性贫血多发于肾病3期以后,肾功能受损过半,以防尿毒症刻不容缓。
对于以上这四种情况,要预防尿毒症的发生,需要注意一件事:早确诊早治疗。本身尿毒症的风险比其他肾病患者要高,就需要早确诊且采取治疗手段,干预病情保持病情稳定,降低尿毒症风险。
肾病发生尿毒症仅有1%的概率,那么还有99%的机会去避免。积极控制是关键。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