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肾内科主任
血肌酐降下来,实际包含两层意思,分别为:一、与之前比较,显示血肌酐有所下降,但并未降至正常;二、与之前比较,不仅是血肌酐降了,而且还降到了正常范围。第一种情况,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急性肾损伤,即“CRF+AKI”;第二种情况,见于急性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即“AKI或ARF”。这两种情况,都有或包含有“急性”两个字,也就是说,能够“降肌酐”的必然存在“急性”因素,否则的话,一般都谈不上“降肌酐”,就算检测结果显示血肌酐有点下降,也应该归于“波动”,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降肌酐”。这一点,肾友一定要搞清楚,医院的医生给“忽悠”了。
好了,闲话少说。我们遇到的不少血肌酐升高的肾脏疾病,其中占相当比例患者的血肌酐降了下来,甚至降到了正常范围。比如,肾病综合征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膜性肾病及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狼疮性肾炎等等;再比如,IgA肾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肾损伤;再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使用止痛药等肾毒性药物导致血肌酐快速升高;等等。经治疗,患者的血肌酐都可以降下来,或降至正常,或有所下降。
这样的话,是不是说,血肌酐降了下来就一定能够避免将来发展成尿毒症?当然不一定。血肌酐降下来之后,为了避免尿毒症,肾友还需解决如下四大问题。
1.继续治疗免疫性炎症
与免疫性炎症有关的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与肾小球肾炎等,不仅会引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而且会对肾小球滤过膜的滤孔及电荷屏障造成影响,表现为尿蛋白升高。虽然之前已经使用了抗炎与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但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免疫性炎症对肾脏造成的伤害与影响。就需要继续进行抗炎与抑制免疫,甚至还可以加用其它药物,如环磷酰胺、来氟米特、他克莫司或吗替麦考酚酯等。这样治疗,不仅能够巩固降肌酐效果,而且还能将尿蛋白降下来,从而达到彻底治愈与避免尿毒症的目的。
2.防肾脏硬化与纤维化
若能将免疫性炎症控制,就可以将患者的血肌酐降下来,甚至可降至正常范围。但是,并不代表此后患者的肾脏不发生肾小球硬化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随着肾脏硬化与纤维化的比例越来越高,患者的血肌酐还会升高,而且升高后的血肌酐将再难降下来。因此,血肌酐降下之后,防止肾小球硬化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就显得异常重要。除了使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将尿蛋白降下之外,沙坦与普利类药物及某些降脂药与降糖药等也具有保护肾脏与防止肾脏发生硬化与纤维化的作用,也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3.伤肾药物应慎之又慎
血肌酐降下来之后,肾病患者还将遇到各种状况,感冒发热、并发感染、出现疼痛、需要造影及治疗其它疾病等等,都可能用到各种药物,这其中就包括有一定肾毒性的药物,如退烧药中的对乙酰胺基酚、止痛药中的去痛片与布洛芬、抗感染药物中的氨基甙类抗菌素、造影剂中的碘海醇及中药中的关木通与马兜铃等。如上这些肾毒性药物,并非肾友绝对不能使用,而应该谨慎使用或尽可能不用。若必须使用,一定在经治的肾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若使用不当,有可能再次引起血肌酐升高。
4.诱发因素应尽量避免
之前血肌酐突然升高,往往与各种诱发因素有关,饮食、劳累、感冒、发热、感染、脱水、出血、手术、外伤、炎症、水肿及药物等都可引起血肌酐快速升高。一般来说,只要及时规范治疗,患者的血肌酐是可以降下来的。但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升上去的血肌酐未必都能降下来。这说的是及时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这也是补救措施,更好的办法则是尽量避免如上各种诱发因素。若能做到提前预防,则更有利保护肾脏与防止血肌酐再升高,从而能够避免将来进展为尿毒症。
血肌酐降下之后,并不是说“治疗肾病就到此为止了”,肾友还必须解决好如上四大问题,以确保治疗效果不打折扣,更是为了将来不发展成尿毒症。
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