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行业30%高增长,巨大需求推动千亿市场渐显
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系统的统计数字,血液透析的市场规模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过去四年复合增长高达29.12%。其中,年的市场规模增速为29.01%,目前血液透析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我国ESRD患者数量至少万人以上,每年9.22万元的治疗费用的现状进行测算,血液透析对应的理论市场空间为.92亿元,但我国目前血透行业的市场规模仅为亿元,治疗渗透率约为20.5%,与美国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治疗渗透率差距较大。
由于经济条件或医疗资源的限制,目前我国仅有少部分人接受透析治疗,大量透析治疗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基于血透市场目前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来新增的需求两个维度,我们认为虽然目前行业已渐显规模,但未来3年血透行业仍会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的态势:现有ESRD患者的血透需求有望陆续被满足:目前我国大量血透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未来一方面有望通过引入更多的民营血透中心,缓解血透服务紧缺的现状,满足更多积极接受治疗的患者的血透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血透治疗的报销比例和宣传血透治疗技术,提高消极治疗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通过提高治疗渗透率带动行业增长。
新增ESRD患者带来血液透析增量需求:由于环境的恶化、工作压力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因素,全国ESRD的患者从7年约64.21万人迅速增长到年约万人,年复合增长高达15.26%。ESRD患者人数的迅速攀升将带来新的血透需求,不断扩容整个血透市场,带动行业的高速增长。
中外各大企业竞相布局国内血透产业链血液透析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生产端、中游流通端和下游服务端。其中,上游主要是血液透析器械和耗材的生产厂家,中游是各大血透器械和耗材的流通代理商,下游主要是血液透析服务供应商。欧美和日本等外资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上游透析器械和耗材上,在中游端需借助本土企业的流通渠道,实现终端的器械和耗材的投放和销售,在下游端受限于政策,仅有Fresenius、DaVita和德国贝朗等少数外企进行布局。
国内企业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上游端进行布局,其目前主要集中于血透管路和血透粉液等低端产品上。少数国内企业通过对血透机和血透器等高端产品进行研发,逐步缩小与进口产品的差距;中游端鲜有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非常分散,未来存在较大的整合并购空间;下游端随着血透服务政策的放开,国内民营企业已逐步尝试布局,未来有望催生血透服务连锁大品牌。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治疗主技术,与其他技术互补治疗尿毒症的方式一般分为“血液净化技术”与“肾脏移植”两种。但由于肾源急缺的原因,目前我国尿毒症患者的肾脏移植率不足1%,而且肾源急缺的难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血液净化技术成为了尿毒症的主要手段。血液净化技术最初主要是指血液透析,后来基于对“弥散”、“对流”和“吸附”等原理和技术,逐步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开发出腹膜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等多种技术,目前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治疗领域。在尿毒中的治疗方面,血液透析能应对各种不同病情的患者,是尿毒症最主要治疗方式。腹膜透析只能用于治疗有肾功能残余的患者,血液灌流和血液滤过主要作为辅助治疗方式,用于应对透析引起的并发症,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多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血液透析:尿毒症主要的治疗方式,发展空间广阔血液透析迄今有超过百年的历史,目前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其治疗原理是将人体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经过透析器的净化,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人体内,以达到血液净化目的。
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时间较长,经过产业界和医学界对血液透析技术进行深入的研发,目前血液透析技术对于各种毒素的净化皆有较好疗效。其中,血液透析技术对于小分子毒素的净化清除效率最高,对中大分子毒素也有一定的净化效率,对蛋白结合毒素可以结合血液灌流技术(组合型人工肾)获得满意的血液净化效果。在临床应用上,血液透析直接利用透析器进行血液净化,可以应对不同病情阶段的患者,是尿毒症主要的治疗方式。同时,血液透析存在治疗费用较高和对医疗治疗要求较高等缺点。在血透中心的布局上,政策要求血液透析室必须包含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等区域,对地理面积要求较高;在人员配置上,政策要求每家血透中心至少配置2名执业医师,0.4名护士/血透机等,对医疗资源要求较高。
在治疗费用方面,透析费用约支出7.49万元/年(按元/人次,每周透析3次估算,但实际有些地区治疗费用可达-元/人次),药品费用估计支出2万元/年(仅促红素一项药物就要一周注射2次,每次约元,年费用约为1.56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一名患者的治疗费用约为9.71万元/年,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