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比实现了正增长,总量继续领跑全球,体现了上海航运中心作为国内国际的重要枢纽应有的韧性。
11月22日,以“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为主题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虹口区北外滩世界会客厅开幕。记者从主论坛上了解到,目前,上海海港、空港货运都恢复到了常态化水平。其中,前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同比实现了正增长,总量继续领跑全球,体现了上海航运中心作为国内国际重要枢纽应有的韧性。
优化绿色集疏运体系
据悉,多年来,上海持续打造绿色物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大力发展铁路、水运等集约化的运输方式,进一步优化绿色集疏运体系。目前,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已达到50%以上,有效降低了公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
今年,上海港完成国际航行班轮保税LNG加注服务的“中国首单”,船到船同步LNG加注服务实现常态化运营。港口岸电设施标准化建设也向纵深发展,目前已完成约97.95%的营运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五类专业化泊位共建成岸电设施65套,岸电泊位占比达到79%。持续推动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集中整治、着力提升了上海港全港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并实现了对内河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的免费接收。
推进“智慧港口”实践
近年来,上海以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不断推进“智慧港口”探索实践: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全自动码头,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单证电子化,推动车队运输、堆场管理、港区管理等系统间信息共享交互,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能力得到新提升。
其中,洋山智能重卡顺利启动“减员化”运营测试,浦东新区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率先立法突破。与此同时,“智慧机场”的建设也提速增效:实施了数字孪生机场工程,深入推进“超级大脑、数据总线、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具备“态势感知、优化处理、智能交互和实时决策”能力的智慧机场,有效提升了虹桥、浦东两场的运行效率。
展现重要枢纽应有的韧性
上海航运中心作为国内国际的重要枢纽,承载了“联通两个市场”“配置两种资源”的重要功能,展现了重要枢纽应有的韧性。
上半年疫情期间,通过构建“敏捷的疫情发现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再造机制”、强化“突发疫情处置机制”,有效管住了疫情输入风险。及时优化调整集疏运体系,充分利用上海港优势,加快水路业务通道的开拓,整合长江码头、水运资源,同步发力海铁联运,确保了集疏运通道的始终畅通。及时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生产保畅,开发上线了航运和航空货运的电子通行证,推动船舶进出港报告、通关无接触办理等便利举措,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高效。目前海港、空港货运都恢复到了常态化水平。其中,前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同比实现了正增长,总量继续领跑全球。
未来,上海将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绿色技术在大型船舶、飞机上的应用,推进绿色能源的使用,加快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为早日实现净零碳排放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快推动航运数字化,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合作、标准体系等重点领域,通过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多种方式,加大与全球顶级城市和机构的合作共建,加快打造数字化领域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围绕规则、标准、机制、政策加强对话协商、不断增信释疑,推进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务实合作,为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打下更好的基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