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病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啥现在中医治不好大病了,九个字告诉你答
TUhjnbcbe - 2024/2/18 16:43:00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分享:懒兔子

为什么现在中医治不好大病了,答案就是:

犯不着,怕惹事,没必要。

一代将成万骨枯。

一位战士想要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将领,他的脚下就必定踩着无数战友的尸体。没有那些战友不顾生死地去执行他的作战计划,哪里来的胜利,又哪里有什么将*呢。

所以想要胜利,要想在*事战争中总结经验,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一个牺牲是故意的,但没有牺牲就没有最后的胜利。

中医也是一样。

想起中医扶阳大家李可老先生,他一生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应用附子治疗心衰,活人无算。而他创制的破格救心汤中,附子的用量几乎都是克起步,有些重症病人的用量,一天24小时超过克。

附子是什么?学过点儿中医的人都是知道,那是有*的中药。药典里对于它的使用剂量,一般推荐为9~15克。而且还是制附子,必须先煎1小时。

但李可老先生用的是什么?很多时候都是生附子,并且时常会根据病情的程度要求病人随煮随服,无需先煎!所以后来他的方子必须他自己签字担保,否则药房一概不许取药。

这是什么神仙用法?就问你一般医生敢不敢?

李可老先生自然知道附子的*性,也自然知道服用的后果。但是他为何敢如此大胆?倒不是他对自己的医术盲目自信,而是这种经验是从临床上得来的,真实不虚。

有一次,他给一个重症心衰的老太太看病,当时人已经处在濒死的状态了,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李可先生对于心衰的治疗还不是很有把握,看到这样的垂死病人,也觉得希望不大,但还是开了人参四逆汤,以期回阳救逆。

他给病人开了4天的药,每天的药里都有50克的附子,他详细跟病人的儿子说了附子的煎煮方法,然后病人就推着老母亲回家了。

结果没几天,李可先生的诊所门口,突然站着个老太太,怯怯地看着他。然后有点儿害羞地对着李可先生说:我是来感谢您的,可是我又没有钱,您看您有什么粗活我可以干,让我报答您的救命之恩吧。

李可先生很奇怪,印象中没救过这位老人啊。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就是那天被儿子抬进来,已经快死的心衰重症病人。

李可先生看到老太太的样子,自己也大吃一惊,觉得不可思议,这个病怎么可能好得这么快,几天时间就恢复得可以干活了呢。就赶紧问老太太吃的什么药,怎么吃的?

老太太说,那天回家,儿子因为要忙其他事情,就把药一股脑地交给了自己的媳妇儿,可是却忘记跟媳妇说怎么煎煮了。媳妇儿一看也没多问,直接把4天的药全都倒入了锅中,一顿煮。

熬了一会儿后,看老太太快不行了,就直接倒了一碗灌入老太太口中。过了一会儿又灌一碗。就这样,一天时间,居然把4付药全吃了,也就是说吃了克附子。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先煎。

按道理说,老人被这么一通误治,就算不死于心衰,也该死于附子中*了。没想到恰巧相反,到了第二天早上,老人居然醒了,而且醒了就说肚子饿,想吃东西。

这个重度心衰的病,就这么一付重剂四逆汤给救过来了。

李可老先生大为震惊,这才知道原来重用附子,而且病急时可以不用先煎,有如此回阳救逆的神力。

从那以后附子在李可老先生手下就开了挂,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开拓了附子使用的新格局,给扶阳派医学贡献了伟大的临床经验。

这个故事听起来特别的振奋人心对不对?但是大家反过来想想,如果这位老人死了呢?

如果这位老人死了,儿子拿着药方来告李可老先生,就算不是克附子,50克也早就超量了。那这不是典型的庸医草菅人命的故事么,还有啥可说的?

放在今日,李可老先生必然一夜之间受到全网围剿,肯定连挂号费为啥不是5块,也要被人揪出来查查了。

名医曹颖甫先生也有个类似医案:

有个卖洋沙发的老板,特别有钱,家里有个独子14岁,十分受父母的宠爱。

有一天这个富二代生病了,症状是“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得伸屈。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又类悬饮内痛。大便五日未通。”

当时病情十分危重,可把这个沙发店老板急坏了,他放出话来,谁要是把他们家的公子病治好,立刻奉上最新潮的沙发一套。

曹颖甫先生当然不是冲着沙发去的,他单纯为了救人而已。他看到病孩儿时也觉得病情严重,属于“上湿下燥,且太阳之湿内入胸膈,与阳明内热同病”。必须要用猛药攻其湿痰,否则燥热不除。

于是曹先生用了大陷胸汤:制甘遂(一钱五分)大*(三钱)芒硝(二钱)。这里面大*和芒硝就已经是泻下的猛将了,还加了甘遂!甘遂可是比附子*性强得多的*物,稍微用过一点点,必然泻下不止而死。

曹先生开完药后返回家中,回想这个医案,越想心中越不踏实。为什么呢?因为“盖以孩提娇嫩之躯,而予猛烈锐利之剂,倘体不胜任,则咎将谁归?”

同时曹先生又细想了《伤寒论》中大陷胸汤证的条目,病症和它并非能丝丝对应,如果真的用药过猛,小孩儿吃不消,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了。“事后追思,深悔孟浪”。

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二天黎明,曹先生立刻动身亲往询问。结果得知,孩子吃药后大便畅通,“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今已安适矣。其余诸恙,均各霍然”。听到这样的结果,曹先生总算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然后根据此案的经验,之后但凡遇到胸膈有湿痰、肠胃有热结之证,都用大陷胸汤上下双解,屡获奇效。

这个医案当然也是好结局,但我们再反过来想想,如果这孩子死了呢?

不管是李可先生也好,曹颖甫先生也好,他们都是仁心大医,他们治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救人性命。但是即使这样,在治疗危重病人时用药也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稳妥和有效往往难以两全。

要是追求稳妥,李可先生就不可能创制出破格救心汤,如果只求稳妥,曹颖甫先生也无法得到大陷胸汤的宝贵应用经验。

治疗危重疾病,医生就是要冒险的,不用重剂就无法纠偏。可是,现在医生冒险的后果太可怕了,医生不敢啊~~~

在现今的社会舆论,法制环境下,当作为弱势群体的病人在和医生发生冲突的时候,医生的所有行为都会被放大和严查,尤其是中医,医疗行为纯属个人行为,根本无可推卸无处可逃。

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多数的中医为了规避医疗风险,只能遵照规定谨慎用药,而不敢真正地对证用药——因为人体体质存在差异,对药物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即使同样的病,同样的猛药,有些人能活,有些人可能就死了。

与其如此,不如用些平补的药,吃不死也治不好,不是更安全吗?

医生也是人,也有家有口要吃饭要生存,冒着医闹的风险,治好了没人感谢,治不好还可能把小命搭进去,真的犯不着。

要说治不好病就杀医生,这个传统在咱中国自古就有了,古时候皇上只要病治不好,就杀御医。所以就给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地种下了一颗“谁治病谁负责”的种子,治不好我的病,医生得负全责。

你说,这谁还敢治病?谁还敢用猛药?即使知道大病必须用猛药救,但是这个风险太大了,后果也无法承担啊。

真犯不着,怕惹事,没必要。

我有一个学中医的年轻朋友,他是中医硕士,今年30岁不到,自己研究《伤寒论》好几年了,在中药学方面尤其擅长。在开始当医生坐诊前,他信誓旦旦地跟我说,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一切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

结果前几天我们又碰到,聊起他坐诊这一年多的感受,他叹了口气说,现在治病,方子都很平和,附子、大*都很少用了。我问为啥,他说为了安全。

他说他真的被闹怕了。附子用了上火的来闹,大*用了拉稀的来闹,病人用药后出现返病也来闹。真的把他搞怕了。所以他现在用药就求一个字“稳”,病人吃了药啥反应没有没关系,只要不出事就行。

我听了真的特别感慨,中医走到今天这一步,怪不得任何人。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都觉得自己是甲方,不出事儿还好,出了事儿中医负全责。

所以各位,别到处打听名医治病了。我推荐朋友去找赵绍琴先生的学生看尿*症,结果去了就被医生打发去做透析了。赵老可是肾病专家啊,总结了无数肾病治疗的经验,他的亲学生会治不了尿*症?

还不是犯不着,怕惹事,没必要么。医院的中医生,治好你尿*症不能多拿一分钱,但是万一出了人命,就不是钱的事儿了。

大家都互相理解吧,没有对错。就是这么个形势。谁不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呢,《易经》里早说了,人强强不过局势。

那怎么办呢?自己学啊。既然医生要保命,咱就自己保自己的命。咱们虽然学不会治癌症,但咱可以学如何不得大病,治未病。

我早说了,能治好感冒咳嗽,就是半个医生了。这属于截断疗法,小病没有大病不生。要是再真的懂点儿养生,做好日常保健,那什么癌症啊,脑梗啊,中风啊,就都避开了,一点儿心都不用担。

好了家人们,听我的,去自学中医吧。即使现在真有那么几个敢用药的好医生,咱也没命碰上。

碰上了,也挂不上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啥现在中医治不好大病了,九个字告诉你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