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很普遍的临床表现,它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肾病的严重程度。比如我们从尿常规的尿蛋白“+”的数量中可以大致看到尿蛋白是高还是低,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精确表示尿蛋白具体有多少,从而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
不过,尿蛋白的高低,只是判断肾病严重程度的一部分,单纯看尿蛋白非常不准确。很多大量蛋白尿患者很好治,而轻度蛋白尿患者却可能很严重。
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难易,要看这3个检验项目:
1.尿蛋白组分
尿液中有多种蛋白质,如果超标的蛋白质仅有白蛋白一种,这种单纯的尿蛋白提示病情较轻。
但是如果有多种尿蛋白超标,比如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NAG酶等升高了,则提示肾脏损伤严重。
2.肾功能
表示肾功能的指标有很多种,以往主要是用尿素氮,现在主要是用肌酐,未来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会更普遍,越往后发展越准确。再往后可能人们会研究出更准确、方便的指标来代表肾功能。
肾功能受损,表示肾脏已经失去了2/3的肾单位,也就是说患者仅剩下一小半的肾脏能工作了。
3.肾脏彩超
有时候肾病患者会因为突然的感染、高血压、脱水、肾*性物质等原因,肾功能迅速衰竭。此时检查肾功能,会发现肾病非常严重,甚至肾脏可能“没救了”(肌酐超过μmol/L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不可逆地进展为尿*症)。
其实肾功能检查也可能“说胡话”,这种很高的肌酐只是假象。经过治疗后,肾功能往往又回了到最初的起点,呆呆地站在镜子前发现一切都没变,不信可以照照镜子:肾脏彩超。
如果彩超显示肾脏的大小正常,结构(包膜、实质、集合系统)没有明显病变,说明肾功能没什么大问题,虚惊一场罢了。即使血肌酐高了,也能降下来。
但如果看肾脏彩超,发现肾脏面目全非了:明显变小、萎缩,包膜不光整及肾脏内部结构紊乱,那就是真的患上大病了,肾功能已经岌岌可危。此时不论其它指标如何,都应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