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银行角力QDII
上演百万客户争购大戏
随着今年5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文允许商业银行QDII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香港市场的股票之后,商业银行QDII出现了峰回路转的走势,募集金额和投资收益率实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在2006年华安发行的首只QDII产品暂时受挫后,今年7月初中国证监会开始再次遴选合格的基金和券商开展QDII业务,南方、华夏、嘉实和上投摩根首批当选,并纷纷把首只产品的投资范围锁定全球股票和基金市场,表现出极强的进取性。9月12日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首发当日即引来490亿元资金的疯狂认购,更是激发起整个市场的关注。9月27日华夏全球精选股票基金将正式发行,该基金是目前所有QDII产品中投资范围最广泛、进攻性最强的产品,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股票精选投资。南方、华夏的高调出海已展现出基金QDII咄咄逼人的后来居上之势。与此同时,近期市场再次传出消息,商业银行QDII将再次降低投资门槛,起点投资资金将可能降到10万元人民币,而投资范围也将在年底前放宽到欧美市场。
虽然“港股直通车”暂时还没有启动,但中国民间资金通过QDII走出去在2007年下半年已经提前成为一股正在兴起的潮流。
基金QDII上演百万客户争购大戏
2007年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传奇时代,而首次出海的南方QDII基金一天募集490亿人民币无疑就是奇迹之一,但这样的奇迹却并不是唯一。本周将推出的华夏全球精选基金未发先热,也已经出现了被热捧的迹象。而还没有获准发行的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也正在积极争取追加外汇额度,希望能把该基金的外汇额度扩大50亿美元上下。种种情况表明,在A股市场高位震荡、上下两难的情况下,基金QDII将成为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的资金出口。
9月12日对于中国基金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当天中国首只股票型的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发行。原计划最多发行至9月28日的该基金首日就迎来了基民的抢购浪潮,南方全球基金不得不紧急发布公告第二天不再接受认购,提前结束本次发售。根据注册登记机构的统计,该基金发售首日募集规模达49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预定的15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为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南方基金根据发售公告的有关规定,紧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追加新的外汇额度,经申请追加,该基金最终核批的募集额度为40亿美元。根据南方基金公告,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的确认比例为61.968585%。
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的热销可以说大大超出了市场人士和所有基金公司的预期,这也爆出了今年基金业最大的一个冷门。以至于近期各家获得QDII资格的公司纷纷向外汇管理部门紧急申请追加境外证券市场投资额度。上周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批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外汇业务,并核准华夏基金公司境外证券投资额度为25亿美元。获悉,目前华夏基金正在积极申请追加新的外汇额度,希望总额度增加到45亿美元。而紧随南方和华夏之后获得QDII资格的嘉实基金也正在申请将原来批准的25亿美元的外汇额度增加到40亿美元甚至50亿美元左右。
本周另一个基金巨头华夏基金将推出公司首只、也是中国第二只股票型QDII基金———华夏全球精选股票型基金。华夏基金不仅是国内成立时间最久的基金公司,也是资产管理规模和基金业绩最好的基金公司之一,本月初该公司发行的封闭一年的创新型基金———华夏复兴基金发行当日迎来了将近500亿元的认购资金,最后确认的中签比例仅为9.7%,创下了新基金配售比例的新低。作为年内发行的第二只基金,出于对华夏基金管理能力的信任,华夏全球精选基金的热销可以说没有太大的悬念。这也将为增强整个市场对QDII基金的信心注入新的动力。
银行系QDII悄然谋变
在基金公司图谋海外投资大餐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巨头们也已经悄然启动了新一轮QDII产品革新的大行动。
中国民间资金大规模借助机构渠道进行境外投资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的。2006年7月28日中国银行推出首只代客境外理财产品,7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紧跟其后发售同类产品,其他银行纷纷跟进,银行系QDII率先大规模起航。与去年9月14日华安基金发行的首只基金公司QDII产品一样,银行系QDII投资范围被局限在了固定收益的结构性产品上面,和波澜壮阔的A股市场相比,投资收益明显缺乏吸引力,再加上投资起点门槛高达30万人民币,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银行系QDII的发展步伐,也为其在市场上留下了一个收益偏低、门槛较高的不良印象。
不过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2007年5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这一通知可以看作银行系QDII重新崛起的分水岭。该通知放宽了银行系QDII的投资范围。从“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的规定调整为“不得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对冲基金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被允许直接投资港股这为银行QDII产品的收益率打开了空间。工商银行迅速于5月29日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直接投资于境外股票市场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东方之珠”,由于可以有50%的仓位投资香港市场上市的股票,该产品立刻受到了市场的关注,截至6月29日,
“东方之珠”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达44.5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时国内募集规模最大的一只QDII理财产品。同时6月底中国建设银行创新性地推出了投资在香港市场注册的证券投资基金QDII产品,该产品的最大创新在于可以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于亚太甚至是全球的股票和债券。9月24日到9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富林明集团合作,将推出另外一只具有创新意义,通过投资香港市场注册的基金间接投资亚洲国家股票市场的QDII产品———“摩根富林明亚洲创富精选”,该产品的推出充分考虑了市场的发展背景和投资人的理财需求,采取了“基金中的基金”的投资结构,将重点投资于摩根富林明旗下管理的与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相关的基金,并且最少要投资2只以上的基金产品,单只基金资产市值在任一时点不得超过产品资产总值的70%,投资范围遍及印度、日本新加坡、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所有中小盘基金。该产品将每周披露一次净值,同时提供一次申购赎回机会,加强了银行QDII产品的流动性。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的投资门槛只有10万元人民币。
而更值得市场人士注意的是,银行系QDII的投资门槛和投资范围的限制很可能在年内再次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从商业银行等渠道的权威人士处获悉,考虑到机构专业的投资和风险控制能力,监管层希望个人投资者更多地通过购买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间接投资港股等境外市场,银行系QDII投资门槛在近期可能普遍从30万元人民币降至10万元人民币。此外有消息称,银行系QDII的股票投资范围有望从香港市场扩展到纽约、伦敦等成熟资本市场。如果此消息属实,无疑可让近期在基金系QDII、“港股直通车”连续冲击下的银行系QDII,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基金与银行QDII各具优势
虽然在境内证券市场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在机构投资者中独步天下,有银行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对于投资境外市场的QDII产品方面,基金与银行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谁能称雄目前还不能轻言结论。
在目前来看,基金在投资海外的限制明显较银行更为宽松,1000元人民币的认购门槛,可以投资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这都较银行QDII的限制更为宽松,在投资管理能力方面基金有国内市场长达10年的投资经验积累做后盾,而银行方面似乎在上述方面较为欠缺。但事实上银行QDII也有自身的优势为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媲美。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经理齐建功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认为,银行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渠道和客户资源上面,在QDII产品的管理、认购申购、托管等费用上较基金QDII更为优惠,在聘请境外投资管理人或者较境外投资顾问的费用方面,银行的议价能力远超过基金,因此从整体费用成本来说银行QDII较基金公司更有优势。在投资管理能力方面,银行与基金公司是采取的两种不同的形式,银行QDII是聘请境外投资机构作为事实上的投资管理人负责投资事项,而基金公司是自己作为投资管理人进行投资,同时聘请境外投资顾问协助进行投资。齐建功认为,至少在初期阶段,基金公司的海外投资主要将依赖境外投资顾问的投资管理能力,其自身能力的培养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在投资结果上与银行直接聘请境外投资管理人没有实际的区别。
齐建功介绍,目前银行QDII投资海外市场目前有三种形式:一是投资股市,投资范围是港股,投资比例是不超过50%,认购门槛是30万人民币;二是投资基金,投资范围是香港上市、注册获认可的所有股票、货币和债券基金,投资比例最高可达100%;第三种是投资香港市场的固定收益产品,多数是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也就是此前的旧版QDII模式。目前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多数是前两种形式,今后一旦银行系QDII降低投资门槛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范围扩大至欧美等全球股市后银行QDII的魅力将会进一步提升。齐建功认为,在目前阶段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没有消除的情况下,投资亚太等新兴市场同样就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安全性。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各大银行对QDII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QDII产品的设计和发行,种种迹象表明银行与基金公司在QDII上的较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南方和华夏两大基金巨头相继获准发行全球配置基金,并引起市场高度追捧,基金QDII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与此同时,在放开港股投资后,银行QDII也正在酝酿着新的一轮变革,将有望再次降低投资门槛并可能在年内获准投资欧美证券市场,同时各大商业银行对境外理财产品的重视程度也在大大提升。凭借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庞大的渠道优势,在借助境外合作伙伴投资能力之下,一旦拓宽投资范围并降低投资门槛,银行系QDII不可否认将是一股巨大势力。在券商QDII还没有破冰之前,基金和银行这两大巨头已经提前拉开了逐鹿全球的QDII双城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