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南京路步行街上
“外滩·中央”综合商业体前
随着一声喝彩
“外滩最美玻璃穹顶”亮起灯光
抬头望去
只见数不清的炫彩灯珠
在数十米高的穹顶上闪耀
交相辉映、亦梦亦幻
仔细看,这些灯光
似乎在不断变化
穹顶之下,四幢历史老建筑
组成的十字内街
“变身”为开放式广场
构成了南京东路百年来
不曾出现过的穹顶景观
↓↓
未来,外滩还将有一批老大楼
如“外滩·中央”这样“重生”
玻璃穹顶,白天夜晚风景不同
“外滩·中央”穹顶,是南京路步行街上一个全新的地标项目。四幢百年老大楼——中央大楼、美伦大楼、华侨大楼和新康大楼修旧如旧,楼与楼中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十字街区。*浦区将属于项目的内街开放,采用现代技术,在内街顶部打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玻璃穹顶。
这个玻璃穹顶是个“大家伙”:顶部面积近平方米,顶部幕墙由块不同尺寸玻璃拼成,安装有盏炫彩灯……玻璃穹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米兰著名的埃玛努埃尔二世拱廊。
埃玛努埃尔二世拱廊
负责更新的外滩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穹顶的建造难度非常高。因为穹顶连接着四幢高低不等、间隔不同且不对称的历史建筑与新建建筑,为了满足对称性,穹顶上近块晶莹剔透的玻璃经过了精准计算、独立切割成型与安装。
这座穹顶被誉为“外滩最美玻璃穹顶”:白天晶莹通透,夜晚流光溢彩,呈现截然不同的氛围。
白天,三角形玻璃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和四幢大楼外墙投下光影,随日出、日落迁移,仿佛演绎时光的变换。
夜晚,穹顶上的绚丽灯光变换组合,或呈现几何线条的美感,或构成璀璨静谧的“星空”,或上演色彩的交响乐……在光与影的变幻中,在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
当市民游客从南京路步行街步入内街广场,可驻足欣赏老建筑的恢宏,可仰望玻璃穹顶的璀璨,共享这一方城市空间,触摸历史、拥抱未来……
十字内街将引进符合时代潮流和商业发展趋势的新型业态,还将开设露天咖啡吧、露天集市,举办品牌发布会、时尚秀场等。
穹顶与内街改造前的样子。
穹顶下的“外滩·中央”
市民惊讶:这就是当年的中央商场吗?
夜晚,在人群中有不少老上海人。记者听到有些上海阿姨爷叔看到“外滩·中央”气势恢宏的建筑外观,都惊讶地问:“这就是当年的中央商场吗?”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央商场,南京东路、四川中路入口
说起中央商场,很多老上海人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这个位于南京东路上的大众化市场,曾伴随着上海人经历了从物质稀缺到富足的岁月。
上世纪40年代,一些小摊贩在中央路、新康路摆摊,由于价格低廉,生意异常火爆。后来,慢慢发展起来兼有室内商场与室外摊头的“规模”,市民叫这里中央商场。年至年,中央商场成为经营外转内销商品和工厂次品、半成品、积压品并兼修配服务的综合性商场。年后,商场进行了改扩建,营业面积增加近一倍。
新中国成立前的情景
早期的中央商场
这张着色明信片,画的是上世纪40年代的南京路。右侧红色四层大楼即中央商场,底层商铺遮阳篷高高地伸至人行道上。外滩爷叔提供
*浦区档案馆提供的一段资料记载:中央商场的商品包罗万象,售价只有市场价的百分之七八十。一些物品尽管有瑕疵,但不影响使用。青年人要组装音响,往往来这里淘零件;自己做沙发,这里有工厂处理的帆布。有些心灵手巧的人,还在这里购买零件组装电风扇、录音机、自行车等。最受欢迎的是赤膊电池,虽然没有包装,然而电量充足,8分到1毛钱一节,柜台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天最多可以卖出1万节左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消费者抢购赤膊电池的情景
这里不仅商品价格便宜,还有老上海人至今津津乐道的维修服务。商场在鼎盛时期专设了12个修配业务柜,是全上海修配服务最齐全的场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行人员曾慕名到中央商场参观。
顾客方元衡从中央商场淘来零部件,自己装配起一辆“宝贝”自行车
中央商场维修公司
中央商场维修公司外滩爷叔提供
进入21世纪的中央商场
美伦大楼外墙竖式店招为“上海打字机复印机商店”。外滩爷叔提供
很多人分不清现在的“外滩·中央”与当年的中央商场。记者从外滩投资集团了解到:“外滩·中央”项目由“南京东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合围,由中央大楼、美伦大楼、华侨大楼、新康大楼等四幢老大楼组成。当年的中央商场占据了现在的中央大楼、美伦大楼(东部)位置,当年的临时摊位位于现在的十字内街,当年的中央商场维修公司位于如今的新康新建大楼位置。
基于这段历史文脉,外滩投资集团将中央商场这个名字延伸到街坊内街;而将南京东路和四川中路转角的大楼,称为中央大楼,以示范围的大小区别。
四幢老大楼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留下过一段段佳话:曾有过中国最早的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上海煤气公司的专卖店,见证了煤气路灯、电话、电灯、自来水、有轨电车等城市公用设施在上海的开通;曾有过启蒙上海人西餐礼仪的德大西菜社、屈臣氏大药房、马尔斯咖啡馆(东海咖啡馆前身)、打字机复印机商店;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著名犹太摄影师沈石蒂在美伦东楼二楼开设“上海美术照相馆”,为在沪的中外人士留下了精美的肖像……
老大楼重生焕新,过程艰难
这些老大楼历经风霜,后来由于商业、办公与居住的混杂,建筑功能改变了多次,也带来了多次改扩建,导致外立面受损、内部结构质量退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年“外滩·中央”项目开发前,这里面曾住着多户居民,有的在拎马桶,生活环境亟待改善,还有数百个小产权单位。
俯瞰更新前的地块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央商场的经营特色在岁月中逐渐消磨。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商场生意已经清淡下来。年开始,*浦区对南京东路东段进行综合改造,中央商场停业谢客。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商场生意渐趋清淡
“保护建筑风貌、商业重焕活力以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浦区从这三方面考量,对“外滩·中央”启动了更新改造。
“由于产权复杂,置换难度非常大,当时区里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负责项目更新的外滩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忆。即便如此,前后历经7年,才完成了协议置换、产权归集等,过程艰难,为后续修缮更新铺平了道路。
年,“外滩·中央”保护改建工程启动。中央大楼与美伦大楼在年率先亮相,非常惊艳。
外观完整保留了原有的“爱德华新古典主义”风格。采用保护性手段对历史外墙进行清洗和修缮,恢复外墙原有的水刷石立面,墙面花饰和凹凸肌理得以保持,修旧如旧后,沿街风貌统一和谐,原有城市肌理被完好保留。
老建筑的历史韵味,往往体现在那些精致的内部构件上。对历史建筑中所有门窗五金件,项目团队进行了统一清点、整理,将部分容易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被碰坏的构件小心卸下、编号成册、装箱保护,后续复原后,这些“宝贝”又被重新装回。外滩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以“修文物的心态”对待老建筑的每一个细部。
不少上了年纪的上海人,当时走进重开后的中央大楼,一眼看到熟悉的“钥匙孔”中庭的廊柱挑空空间,不禁感慨“老大楼还是熟悉的神韵与腔调!”
还有两幢大楼——华侨大楼、新康新建大楼即将完成更新,今年年底前亮相。据介绍,新康大楼有一面外墙高达33米。按照规划,在其不远处的地下,要挖掘5层高的地下空间。为保护这面老墙,项目团队反复比对现场场景,最终为这面墙打造了钢结构外壳,前后两片将老墙“夹”住保护起来,待相关保护性施工完成后,再将钢结构拆掉,恢复老墙的原貌。这是上海首个超高老建筑外墙保护的成功案例。
更新后的“外滩·中央”以“商业+旅游+文化的生活时尚秀”作为功能定位,引入精致零售、特色餐饮、文化艺术、高端办公等业态。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原标题:《一抬眼,如梦似幻~“外滩最美玻璃穹顶”亮灯!穹顶下,中央商场牵出满满老上海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