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有人说,每天清晨唤醒上海的,不是*浦江上悠扬的船鸣,也不是豆浆油条的地道香味,而是矗立在外滩的海关钟楼传出的钟声。每当海关大钟金石撞击般雄浑的声音在半空中回荡,上海这座东方的大都市就显得更加的充满活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浦江畔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建筑——海关大楼(原名江海关大楼)。
建筑本身
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于年12月15日奠基,年12月19日启用。这幢建筑由公和洋行设计,占地面积为㎡,建筑面积为㎡,采用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其体量感带有现代建筑的一些影响。海关大楼与汇丰银行大楼共同构成外滩建筑天际线构图的一个中心,成为外滩建筑群中两幢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海关大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浦江,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钟楼顶部(不含旗杆)离地面76.2米,是建筑的最高点;西部直达四川中路,高5层(局部7层),是大楼的辅楼。大楼门楣由4根希腊陶立克立柱支撑,给人以庄重感觉。大楼以钟楼为纵轴线,建筑两边对称均衡,上部及塔楼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下部为粗糙花岗石砌筑。
大楼正门底层大厅,天花板上有8幅帆船壁画,由几万块彩色马赛克镶拼而成,还有国际通行的海关标识,带翅膀的双蛇环绕铁杖,中国海关的标识则是加上了一把钥匙。天花板中心位置正对的地面上,安装着水晶灯喷水装置。
大楼1至6楼的楼面都有大小不同的门厅,厅门为铜框花格玻璃制成。大厅、门厅的地坪、楼梯、走廊都以马赛克铺砌。2至6楼各室皆铺袖木拼花地板,天花板则以石膏塌花涂金而成。整栋建筑共有10台电梯,6个楼梯,大楼内合计有个房间,自流井一座,大楼新建时还安装暖气设备。
很多人并不知道,上海的“海关大楼”最初并不是这样的,历史上上海的海关建筑先后建过三次,分别为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
年建造的第一代江海北关
最早的上海海关是年建造的,被称为“新关”、“北关”、“新北关”,也称“江海北关”。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海北关”4个字。
年在原址建造的第二代江海关
到19世纪80一90年代,外滩的原有建筑大多被翻建和重建。“江海北关”与四周的建筑相比,显得寒酸。第二代上海海关由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承建,于年落成。新江海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中间有6层高的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边各有4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
年12月,在原址重建的江海关,竣工后拍摄的照片
年,新的江海北关再一次重建,这就是现今的海关大楼。由于一旁的汇丰银行大楼已成为当时外滩占地最大的建筑。所以江海关无法在面积上超过汇丰银行。由汇丰银行的设计公司——公和洋行设计的第三代的江海关大楼,其新建钟楼的高度让江海关超过了汇丰银行,成为了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使得两栋建筑取得了视觉上的平衡。
建筑特色
从大楼看外滩(新民晚报)
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海关钟楼旗杆位置北纬,东经,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是当时外滩建筑中最高、气派最大者。
钟楼四面为圆形钟面,每面用12角棱形图案组合,直径5.4米,内装自动开关灯72盏,钟的指针用紫铜制成,时针长2.3米,重37.5千克;分针长3.17米,重49千克;3个钟摆,最大一个重达2吨,每一刻钟就有千克钟的铜锤撞击铜钟报时。铜钟声音洪亮,可传数里之外。
海关大钟是当时在中国最大和建造最早的海关大钟,与伦敦著名的大本钟是姊妹钟。此钟现在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钟之一。
建筑打卡点
海关大楼钟楼
这座钟楼大钟共四个钟面,由多块错落有致的白玻璃组成,是外滩的标志性景观。
海关大厅
底层进入大门是海关大厅,巨大的天然大理石柱上布有贴金花纹,中央大厅八角形穹顶镶嵌八幅彩色马赛克镶拼的帆影海事图案,十分精美。
周边打卡点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
该建筑年动工,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整栋大楼为钢框架结构。大楼八角门厅的彩色马赛克拼花图案等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