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作为旧上海的租界区,曾经有一个“欧战胜利纪念碑”。这块纪念碑耗费了诸多人力物力才修建完成,并成为当时外滩的地标。不过在年,它就从上海外滩上消失不见了。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外滩”位于上海市*浦区的*浦江畔。它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因为历史原因,在年起,外滩这一带就被划为“英国租界”了。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在近百年的租界时间里,外滩也修建了众多风格迥异的建筑物,时至今日,这些矗立在外滩上的古典西洋式大楼,仍有“万国建筑博览群”的称号,它们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也是上海的地标之一。
而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外滩,有一个被称为“上海第一碑”的外滩“欧战纪念碑”出现了。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物顶部还有“和平女神”像,所以当时的人们又称它为“和平纪念碑”。
这块纪念碑的来历很有趣。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旅沪欧美的青年侨民纷纷启程回国参战,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冲向战场,可惜刀枪无情,其中不少人牺牲在战场,再也没有回到上海。消息传来时,上海的英美法侨民团体。他们想要建立一座战争纪念碑,让历史永远记住战争的伤痕。
方案确定后,各处都开始为修建纪念碑忙碌起来。由马海洋行的J.E.March负责设计,工部局、公董局集体出资,在各方团队的努力下,于年2月16日,纪念碑位于英、法租界交界处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只见建筑完成的纪念碑呈“长方形盒状”建筑物,整个纪念碑底座是由钢筋混凝土砌成的,非常稳固,周围的墙面贴上了花岗岩。
在纪念碑面上,一笔一划地勾勒出遇难者姓名,在两旁又用铜做出“盔胄盾甲”古代战争用具。在碑顶部,又立着一青铜制和平女神。只见女神像左手抚摸着一位儿童,这位儿童的身份很特殊,孩子的父母在战争中失去了性命。而女神的右手放在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头上,女神的表情悲悯,她仿佛在抚慰着被战争伤害的所有受害者。
这座纪念碑建造完成后,很多人都来祭拜。一时之间,纪念碑下鲜花围绕,众人都在女神像下祷告,女神像也在簇拥中高高矗立着,仿佛用她悲悯的眼神安慰着每一个人。
可惜在年底,日*跨过苏州河,占领了公共租界的中心区。他们到达这里后,居然将和平女神像,以及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熔铸成炮弹,就连碑面的文字也被全部磨去。直到年,日方投降后,才将拆下后尚保留着的女神像,归还给英国领事馆。不过,英国领事馆内的雕像并未恢复原样——欧战胜利纪念碑已经在历史的记载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但作为历史,它却永远不应该被遗忘。
时至今日,在上海市车墩镇的上海影视乐园内,还矗立着一座欧战胜利纪念碑的复制品。虽然只是复制品,但是纪念碑本身的意义却传承了下来,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最珍贵。当然了,如此有殖民色彩纪念碑也成了旧上海的代表物之一,比如很多反映旧上海的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拍摄。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过去看看,让我们感受一下和平的重要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