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肾病控制到何种程度最安全标准都在这里,全 [复制链接]

1#

尿*症可能是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但不一定是必然结局。当肾功能受损时,肾友也没必要太气馁,可能一辈子都不用处理尿*症了。为什么这么说?

很多人衡量自己会不会得尿*症,都是在发现病情或者病情加重的时候开始担心,但其实这个判断并不准确。病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治疗会随着肾功能的发展,一些指标和症状进行调整,尽量稳定。所以判断尿*症的概率,要在治疗后病情稳定后再评估。而不是一开始就妄下结论。

慢性肾脏病整体发展速度并不快。那么,肾脏病控制住了,尿*症的风险降低到什么程度呢?

肾脏疾病有很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疾病和尿*症的风险不同,对改善的要求也不同。在这里,我们就详细说说肾病的几种类型。

I型:慢性肾炎型。

肾小球肾炎型肾病往往容易鉴别,早期容易控制。主要病理表现是肾脏的免疫性炎症。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引起的反应,然后硬化发展的过程。常见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早期膜性肾病和早期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在这些肾病的早期,肾小球损伤轻微,肾脏仍有一定的代偿。现阶段肾友患尿*症的风险较小,病情控制较好。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停药,恢复正常生活。

临床治愈标准为尿蛋白、潜血转阴,肾功能监测稳定,肾小球滤过率不下降,乏力、水肿等症状改善,免疫水平监测稳定,复发风险降至最低。

型:肾病综合征的类型

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很多,可分为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两大类。

众所周知,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三高一低”,高水肿、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消除尿蛋白、免疫抑制、利尿、消肿、稳定血液循环,尽可能地调节肾小球损伤引起的全身异常。

减少对肾功能的二次损伤。

典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包括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肾病,继发性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

原发性肾病主要受尿蛋白水平、高血压水平和体内代谢水平控制。大量尿蛋白逐渐降到1g以下,血压控制在/80以下,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完全缓解。是变好的基本表现。要尽可能降低尿*症的风险,尿蛋白水平越低越好。同时,将血压保持在较低水平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尿蛋白和血压,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是继发性肾病控制标准的关键。以糖尿病肾病为例,影响尿蛋白水平的主要因素是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循环速度减慢,不能及时向肾脏供血供氧,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的保住肾小球,比如降血糖、降血压、降蛋白等综合控制。

保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糖化血红蛋白不能超过7%,否则尿蛋白就不稳定。微量白蛋白尿小于30mg/g,血压低于/80,其他并发症可预防。

这其中我们没有说到肌酐的标准,以肌酐为代表的一些指标反映的是体内的*素水平的情况。肾功能损伤后除了会影响滤过、调节代谢功能,还会导致排*能力下降。稳定住尿蛋白、血压这些直接影响肾小球硬化的因素,但体内的*素水平很高对肾脏的恢复也不利。

有些肾病尿蛋白、血压高等症状不明显,直接出现肌酐高,比如间质性肾炎、多囊肾等。

肌酐控制在多少,尿*症风险更低?

第一个阶段就是以下,第二个阶段是以下。处于肾病1、2期的患者肌酐在多的时尽可能维持在以下,多数可以长期维持在这个阶段不进展。进入肾病3期的患者,预测肾衰竭,最好不超过的警戒线。当然这只是个参考值,还需要进一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暂时排除掉肌酐已经肾衰竭等特殊情况)

了解更多肾脏病资讯,可vx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