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从尿泡沫到尿毒症只需1步6个伤肾 [复制链接]

1#

在我国,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尿*症患者的首要病因。尿*症血透的病人当中,糖尿病的比例已由过去的10%增加至逼近35%。

糖友案例

林先生,67岁,平时打胰岛素,但血糖一直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始终在8%-9%(正常人是6%)。起初小便有泡沫,身体经常感觉很疲劳,但他没有重视,等到发现自医院,这时查出血肌酐指标已经升高,已经出现较严重的肾损伤。但依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没有规范、积极地控制血糖,几年后因尿*症离世。糖尿病尿*症由于死亡率高,治疗难度较大,被称为糖尿病第一杀手,在生活中,糖尿病人经常会犯6个伤肾坏习惯,加快肾病到来。

1、不控制盐量

普通人每人控制盐量是6克,高血糖、糖尿病人每日盐量控制5克以内,如果已经有肾病,盐量最好不超3克,盐可以加重肾脏负担,糖尿病患者身体长期超标摄取盐量,肾脏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后果可想而知。

2、长时间憋尿

糖尿病由于多尿,好多糖友有憋尿的习惯,长期憋尿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由于糖尿病体质问题,尿路感染又可引发肾脏问题或者尿*症,这个习惯一定不能有。

3、不规范使用降糖药

一部分降糖药是经肾脏代谢,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肾脏负担,糖尿病人不经医生指导,擅自加大药量、增加不同的药、随意换药,看到别人吃哪个药效果好自己也买来吃,也不懂药物之间的禁忌和配伍,导致肾脏负担增大,肝肾*性累积。

4、不注意感冒发烧

一个普通的感冒引起肾脏的病变,例子太多,糖尿病由于药物禁忌,感冒发烧不能随意吃药,尤其是含有伪麻*碱类感冒药。感冒会使免疫力下降,加重肾脏负担,可能引起急性糖尿病肾病,所以平时要注重感冒发烧的防范。

5、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波动大

有些糖友对自己的血糖很不负责,空腹血糖长期处于9-1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8%以上,却视而不见,总觉得并发症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血糖长期高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切记!

有很多糖友只测空腹血糖,很少测餐后血糖,也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觉得自己空腹血糖不高就控制得很好了,殊不知自己的餐后血糖可能很高,一天中血糖波动可能很大,而血糖波动对肾脏微血管的损伤是最大的。

6、不观察自己的小便

夜尿多是提示肾脏受损的第一个信号,尿有泡沫则提示血糖控制不好或已经有肾病,糖尿病人上完厕所应该多观察自己的小便是否有异常。

预防糖尿病肾病最关键的2个检查

1、微量蛋白尿检查

一旦确诊糖尿病,都应该马上做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筛查,包括眼睛视网膜的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血管病变等。现在糖尿病肾病的筛查方式还是比较简单的,门诊取患者的尿液做一个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就可以。如果患者尿蛋白完全正常,那么建议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如果患者尿蛋白异常的话,那么建议患者3-6月复查一次。

2、糖化血红蛋白

避免肾损伤,控制血糖最为关键。要知道血糖控制好与不好,“金标准”就是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每隔3个月去检查一次。对糖尿病患者的要求是控制在7%以内,可以有效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