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即尿*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血糖、血压控制不佳,有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肾衰竭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及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肾病未来可能会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我们应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除了各项医疗措施之外,饮食治疗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也是很关键的。今天我们来说说糖尿病肾病的详细防治策略:
一、“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判定标准
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不易被发现,待患者出现明显蛋白尿或合并有水肿等表现时,肾病已处于晚期阶段,病理改变无法逆转,因此防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如果糖尿病患者在3个月内连测2~3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达20~微克/分钟或者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均达30~毫克,同时排除导致蛋白尿的其他原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人要两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还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进展、预测、治疗效果评价等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糖尿病患者肾病的早期信号:
当然先要强调一点,医院做尿蛋白的筛查,不要等有信号才去,有信号才去查或治可能已晚了一步,肾病也许已经发生了!一般糖尿病肾病身体会有以下症状出现:
1、查尿,尿中出现蛋白
这是糖尿病损害了肾小球等微血管所致,建议糖尿病病人检查尿时,不要忘记查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便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实验室工作人员从餐桌上的盘子里抽取尿样,特写。泌尿外科概念
2、糖尿病人尿量增多,说明肾可能有问题
正常人每天尿量-0毫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也增多。病情进一步发展,尿量可减少一些,这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有关。故患者平时要注意尿量的变化。
3、水肿出现,肾已遇险
如果病人尿蛋白增多每日达3克以上,伴有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出现明显的水肿就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上述现象,预后险恶,会很快进入氮质血症。因此患者晨起要注意面部是否有紧张感,眼睑是否水肿,夜间入睡前是否有双下肢发胀,踝关节水肿现象。
化学试验研究
4、查肾功,防肾病的关键
50—60%的青年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微血管病变,后期几乎都死于尿*症。一般认为大量蛋白尿出现后2-5年,即进入尿*症期。而2型糖尿病多数发生在患糖尿病后15-20年左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经常检查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
5、注意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糖尿病病人尿中会有大量葡萄糖,细菌很容易生长繁殖,就易引发尿路感染,了会导致肾间质损害,所以要早防早治,把血糖控制好是重中之重。
三、糖尿病肾病前三期可治可逆转,后期风险高,按照病程发展通常分为五期
Ⅰ期:即“肾小球高滤过期”: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代偿性增高(>ml/min)和肾脏体积增大(约增加25%)为特征,肾组织无病理改变,患者无不适症状,血压正常。
Ⅱ期:即“间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20mg/min或<30mg/d),但运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表现为“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
此期患者普通尿常规检查蛋白仍为阴性,血压多正常,亦无不适感觉,但病理检查显示肾脏已有了组织学上的异常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
Ⅲ期:即“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也叫“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此期患者由“运动后白蛋白尿”进展为“持续性白蛋白尿”,定量达20~mg/min或30~mg/d,为高度选择性蛋白尿,但患者尿常规检查蛋白仍为阴性,肾小球滤过率(GRF)大致正常,血压可有轻度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更加明显,可见结节型或弥漫型肾上球硬化改变。
Ⅳ期: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出现大量非选择性蛋白尿,普通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阳性,肾小球滤过率(GRF)进行性下降,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开始出现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及浮肿,进入此期意味着患者肾功能将不可逆转地进行性下降。
Ⅴ期:肾衰竭期,即“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此期患者血肌酐(≥mmol/L)和尿素氮均显著升高,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压、肾性贫血进一步加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代谢性酸中*,治疗将会非常困难,往往需要接受透析治疗。
四、糖尿病肾病的几个筛查方法:
1、血清胱抑素C(Cys-C)——早期检测到糖尿病肾病
血清胱抑素C(Cys-C)是一个分子量约为13KD的小分子物质,体内有核细胞均可产生,产生速率恒定,与患者性别、年龄及饮食、肌肉情况关系不大,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且肾小管无分泌。其上述特征显示Cys-C浓度几乎完全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不会被年龄、性别、炎症、疾病、饮食等多种因素所影响。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降低会导致胱抑素C浓度的升高,因此胱抑素C(Cys-C)可以作为一个较为理想的内源性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物质,对于早期检测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标志
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低分子蛋白,正常人的产生、合成、释放是恒定的,通常可自由通过肾小球,被肾小球滤过,最终被近端肾小管吸收并分解。约99.9%以上的β2-MG被近曲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轻微受损,尿β2-MG就增加,且一般肾小管的损伤早于肾小球。因此,β2-微球蛋白(β2-MG)增高是最早提示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血、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会增加,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可作为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标志。检验医学网
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诊断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标志物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为超敏方法检测出较低浓度时的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属于机体的重要防御因子,是机体在受到损伤或严重刺激后,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较高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加剧动脉内膜增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可引发炎症因子增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应也会上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诊断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标志物。
4、同型半胱氨酸(Hcy)——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作出判断和监测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机体内必要的氨基酸,人体内蛋氨酸-甲硫氨酸循环的正常代谢产物,可反应血管损伤情况。同型半胱氨酸(Hcy)可以通过细胞*性、诱导氧化应激和协同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肾脏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早期患者Hcy就有所增加,随着对肾脏的损伤Hcy值逐渐增高,临床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作出判断和监测。
五、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饮食治疗也非常关键:
1、3~5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会逐渐伴有高血压症状,因此要严格掌握限盐的标准。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食盐的摄入量每日要在2克左右。
2、长期采取高蛋白膳食,可能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同时增加体内有*的氮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从而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因此我们主张适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以减少肾脏损害。限制蛋白质的总量。一般主张,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按照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给予,还要在限量范围内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处于糖尿病肾病第3、4期的患者,在坚持糖尿病营养治疗其他原则的同时,掌握好每日蛋白质摄入的质和量,出入平衡,就可能有利于肾脏的恢复。
3、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时,蛋白质限制应更加严格。临床采用部分小麦淀粉饮食作为主要热能来源,代替大米和面粉。因为大米和面粉等主食中含有较多量的非优质植物蛋白,而麦淀粉中植物蛋白含量甚微。但因麦淀粉制作不易,所以也可用目前市场销售的玉米粉来代替。这样可以节约植物蛋白量,用动物蛋白加以补充,从而更利于满足体内的生理需要。
4、氨基酸的供给:尽可能多摄入必要氨基酸,也可以口服α酮酸(肾灵片)来代替部分必要氨基酸,或用肾用氨基酸补充。
六、防大于治,糖尿病肾病预防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积极预防肾病等并发症,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同时还要把血脂控制好,就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加生活质量,此外,调整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如: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摄入量、定期锻炼、避免喝酒和吸烟、定期检查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