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园?
令人疑惑的是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示范项目,位于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的百禧公园。
被誉为上海首座“高线公园”的它,前身是堪称“上海最长菜市场”的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年市场关停后,改造成三层空间,上层是步道,地面层有篮球场、休闲驿站,地下层作为展示区域。
这种最大限度利用和重塑城市空间的成果,让周边居民乐开了花,也引出不少讨论:这座长条状的“公园”主打的不是自然景观,明显有别于常见公园的花团锦簇、绿意盎然,而是把重心放在了“生活”上。
人们散步累了,可以从顶层下到二层点杯咖啡,休息够了,再到底层逛逛展览,运气好甚至能邂逅一场艺术表演。
公园?商场?步道?运动场?百禧公园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
其实,这种多功能公共空间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尝试打破传统功能边界的非典型“公园”正在上海出现。
这种趋势顺应了城市快速发展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对城市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全新又艰巨的挑战。
百禧公园均李茂君摄
只重视生态价值的公园
已经不“吃香”了
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出“公园”概念的意大利人阿尔伯蒂应该想不到,几百年后,他建议的“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城市规划设计准则之一。
直到19世纪40年代,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座城市公园——位于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才建成。
而上海直到年才在外滩建成开放了第一座“公共花园”,也就是今天的*浦公园。“公园”这个西方文明的产物在进入中国前,中国只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就起源而言,城市公园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为工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尤其满足了普通城市居民暂时摆脱恶劣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因此直至现代,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公园最重要的功能。
但如今,只重视生态价值的公园已经不“吃香”了。城市公园现在要承载的功能目标,无论是“用于娱乐和休闲”的花园,还是绿肺型公园,都力所不及。
因为和过去相比,人们对公园的期待已不仅仅局限于清新空气和“绿树红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多功能空间载体,根据在地居民需求和区域发展定位随机组成,载体形式也更加多样。
华建集团副总经理周静瑜表示,城市公园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功能,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三种:
第一,文化功能。公园可以承担大型市民文化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兼具商业与公共活动功能的复合式空间。
第二,体育功能。公园打造运动打卡地,形成全民健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