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领域过去的40年,是RAS阻滞剂(普利/沙坦类药物)功成名就的40年。
年卡托普利问世以后,肾内科出现了一类「基础药物」。
什么是基础药物?是除少数禁忌症患者外,所有肾病患者都应积极应用的药物,以降低尿蛋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40年来,RAS阻滞剂是唯一的一类慢性肾脏病的基础药物。
直到年达格列净治疗慢性肾脏病试验(DAPA-CKD试验)结果揭晓、年FDA批准达格列净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肾脏领域迎来了第二类基础药物——SGLT-2抑制剂(列净类药物)。
目前,除少数禁忌症患者外,凡是存在进展风险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应积极应用「普利/沙坦类药物+列净类药物」组合,以最大化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减小尿*症风险。
然而,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在带来希望的同时,都会带来恐慌。
和RAS阻滞剂相比,SGLT-2抑制剂具有相似的降尿蛋白幅度(50%),以及2倍的保护肾功能效果(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4倍),的确给广大肾友带来了希望。
那么与之而来的恐慌(副作用),该如何解决?
许多医生和患者朋友不愿意应用列净类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点担心:
1.会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不会。
有人担心,列净类药物毕竟是作为降糖药问世,如果患者血糖不高,或是已经用其它降糖药稳住了血糖,再用列净类药物,会不会引起低血糖?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列净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这一点已经过大规模临床研究(如DECLARE研究、DAPA-HF研究等)证实。
列净类药物的降糖原理,是将多余的血糖,通过尿液排出来,排糖量与该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关——血糖高时排糖多,血糖低时排糖少。
有人问了:排糖少也是排啊?
列净还会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这两个机制有一定的升糖作用。所以即使是血糖不高的肾病患者,服用列净也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少数患者在服用列净类药物后也出现过低血糖,不过是其它原因,比如联用了具有低血糖风险的磺脲类降糖药或是胰岛素。
2.会不会增加泌尿道、生殖道感染风险?
这个风险确实存在。从尿中排糖,尿道口容易滋生病菌。各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都有约10%的患者出现了泌尿道、生殖道感染风险。
不过,有两个方法可降低感染风险:
一是排尿后清洗尿道口;
二是尿量正常的患者可以每天多饮用ml左右的水。
研究表明,做好预防措施,虽然生殖道感染风险仍然略有,但尿路感染风险与安慰剂相似。
如果仍然出现了感染,常规抗感染治疗可有效缓解(感染多为轻到中度)。
3.引起肌酐升高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
列净会减小肾脏的工作负担,排泄肌酐减少,血肌酐会暂时升高一点,服用普利/沙坦类药物也有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好现象。
肌酐高一点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看原因,保护肾脏从而使肌酐升高是好事,损伤肾脏从而使肌酐升高是坏事。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大于45,即使是列净+普利/沙坦二者联用,也是安全的。用药后如果肌酐不高,反而是药物不起效的坏事。
一般情况下,用药一个月内,血肌酐会升高20%左右。随后肾脏会逐步适应这种「轻装上阵」的感觉,到2个月左右时,肾脏建立起了新的平衡,肌酐一般会恢复到原来水平。
这类基础药物,不会让肾脏立时便能获益,在1-2年内,与未服用该药的患者肾功能差异不大,这时明显的是尿蛋白降低。服用2-3年以后,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4倍的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4.哪些患者不宜服用列净类药物?
一是既往频繁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待控制好感染后再用药。
二是太瘦的患者(BMI低于20),因为列净类药物会减重。
三是晚期肾衰患者(肾小球滤过率30-45之间慎用,低于30禁用),包括尿*症透析患者。尽管DAPA-CKD试验显示,肾小球滤过率25-30之间的患者服用达格列净后直到试验终点(进展为尿*症)也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但证据并不多。医学上,孤立证据不易被采信,FDA对此仍然较为谨慎,至今未批准滤过率30以下的患者应用。
肾友们如果还有肾脏病问题,可以扫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