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治疗中用到的护肾药物有很多,其中有两类比较突出,因为它们原本就并不是专门治肾病的。而是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试验后,最终登上了防治肾病的舞台,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不卖关子了,它们就是RAS阻断剂类药,主要包括——沙坦和普利类药物。
对大多人来说,这两类药物是比较常用一类的降压药,并非不可替代。但肾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降低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却是独树一帜的,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具有这么多优势,但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不同患者们在使用后,反应效果不同,导致在肾病治疗中过程中这两类药也一直饱受争议。
之前有患者留言问:沙坦/普利类药物降低蛋白尿、护肾作用是独立于降压的作用的吗?
到底是因为降血压继而起到了降蛋白、护肾作用,还是对肾脏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先来看看肾脏病的进展机制
肾脏病的进展早期主要表现为免疫炎症反应不断地破坏冲击肾小球细胞,导致肾小球发生纤维化、硬化,进而导致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凡是涉及到与肾小球相关的一些肾脏功能都会存在调节异常,比如调节水钠的作用。
早期一般及时控制住肾脏内的炎症反应同时提升免疫力水平,病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尿蛋白、水肿等症状也会得到抑制,病情不会出现进一步的恶化。
但有些患者早期免疫炎症反应稳定后,尿蛋白、潜血也都处于较低水平,病情却仍在不断发展恶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肾病早期肾脏受损轻微,且肾脏仍存在一定的代偿能力,肾脏内血流没有明显异常。
当肾功能发生实质性损伤后,肾小球逐渐硬化、肾小管出现间质纤维化,整体肾功能开始走下坡路,此时肾脏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液流通受到影响,部分肾细胞无法及时获得充足的血氧供应,病情继续进展,导致肌酐等指标会陆续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因此在肾病中期阶段只是重视炎症控制已经不足以扼制病情的发展,还需要针对肾脏的血液供应、流通情况进行调节,以恢复受损较轻的肾细胞,阻断病情的进展。
再来看沙坦/普利类药的作用机制
减轻肾脏内压是其中之一,因此在中期出现肾性高血压后,需及时加以控制降低到/80以下最好,沙坦/普利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抑制血管紧张素对血管的收缩,扩张血管,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另一方面,沙坦/普利类药物可以独立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进而降低尿蛋白水平。尿蛋白得到控制后,剩余肾小球得到保护,整体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压力得到缓解。起到保护肾功能,降低尿*症的作用。
这两类药哪类更厉害?
沙坦和普利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同。两类药物从药效来说,没有差异。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这两类药物可以任意选择。肾病治疗方面,在副作用和性价比稍有区别:
副作用方面两类药物也有类似,对于已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有一定会升高肌酐、血钾的副作用。普利类药物部分患者服用后会有咳嗽的情况,尤其是晚上明显会影响生活质量。沙坦一般不会引起咳嗽。
在性价比上,对于长期服用的肾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