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中医有道
说起慢性病
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
高血压、糖尿病、
脑梗塞、冠心病等等
那么慢性肾脏病是什么呢
↓↓↓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疾病名: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3个月者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目前大多数慢性肾病难以根治,治疗的目标应该定位在控制并发症和延缓疾病进展,避免进入尿*症期。
专家简介
*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净化中心副主任
坐诊时间:每周三
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院有14年肾科临床经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学习血液净化技术,之后一直从事肾内科及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在原有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先后开展了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能熟练掌握肾脏常见病、疑难危重病的规范化诊断,并能熟练开展肾穿刺活检术、动静脉内瘘术、深静脉置管术等专科技术。在年通过培训取得了“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人员岗位培训证书”。于年开始和介入科合作开展动静脉内瘘闭塞后介入再通术,减少了患者的再手术率。
↓↓↓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慢性肾脏病在早期并不典型,很容易被人忽略,绝大多数人表现仅仅为尿常规异常(如:蛋白尿、血尿),此时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时才能发现。一旦错过了早期的诊治,随着肾脏损害加重,患者可出现小便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气喘、贫血、恶心、纳差、呕吐等不适,其实在临床上面我们见过不少患者症状很轻微,但是前来就诊时却已经到了尿*症期,需要马上进入透析治疗,这些患者很可惜,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另外可能很多人认为肾功能衰竭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尿量减少、水肿,但是临床上很多肾功能衰竭患者尿量可以不减少甚至还可能增多,此时患者不会出现水肿症状,但由于*素在体内作用出现气喘、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能会首先就诊呼吸科、消化科,可能延误治疗。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很重要,要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其实很简单,我们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体检项目要包括尿常规和肾功能。
如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
对于慢性肾脏病,我们强调在不同的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案个体化。
对于只表现为尿检异常,但是肾功能仍然正常的肾病患者,我们在治疗上主要以控制基础疾病,比如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采用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控制尿蛋白,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对于一些蛋白尿较多,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如果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我们会建议患者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术,也就是在彩超定位下通过一根细针从肾脏上面取一小块组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来明确肾脏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进而指导我们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决定使用哪些药物是最合适的。
对于肾功能已经出现异常的患者,比如血清尿素、肌酐等指标高于正常,我们首先会通过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来判断患者肾功能已经到了哪一期,再针对这一期的肾功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慢性肾脏疾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1~5期,1~3期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护肾,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推后进入透析的时间。但此阶段患者没有不适感觉,部分患者看病不规律,几年后肾功能可能进展至为尿*症,此时再护肾治疗收效甚微,所以除了之前提到的要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尿蛋白等措施以外,一定要做到严格的管理,包括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避免感染、熬夜,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等等。
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应该如何救治呢?
肾功能衰竭一旦进入4期以后,我们除了以上的治疗以外,要开始把重点放在肾脏替代治疗的准备工作上,所谓的肾脏替代治疗指的就是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患者要决定后面进入5期以后透析的方式,如果决定做血液透析,要提前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由于内瘘术后还需要2个月左右的成熟时间,所以不能等到真正开始透析时再去做这个手术,我们建议在预估进入透析前约半年时建立动静脉内瘘。
进入5期,也就是尿*症期的患者意味着需要开始透析治疗,只要做到规律透析,同时加强自身管理,控制并发症的出现,保持良好的心态,透析的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
我院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特色优势
我院对于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并且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比如我们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益肾清利方”、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益肾固本方”以及使用足浴法、中药离子导入、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塌渍等中医适宜技术,对慢性肾脏病均有不错的疗效。
另外肾内科可以常规开展肾穿刺活检术、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等专科技术,能够满足不同时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审核:张文静
校验:杨玉春
图文编辑:张静
●“神奇球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保驾护航
●医院肛肠中心成功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及超低位保肛术
●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生死竞速,PCI术助患者重获“心”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