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观阅莫莫小游记。上海有一幢建筑,楼龄59年,建于年,这就是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档案馆原名“法国邮船公司大楼”,改名后为“浦江大楼”,建筑造型采用哥德劳曼耐司克样式,外形呈长方形,简洁流畅,是外滩第一座现代化商业建筑。年4月23日,浦江大厦作为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新馆正式开馆。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位于中山东二路9号,这是上海的历史,蕴含了上海全部的记忆,作为上海市档案馆的常设主题展“城市记忆”通过多组珍贵档案、照片和实物,采用现代化展示手段,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因为每年的6月9日为“国际档案日”,在这天会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传播活动。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拥有万卷的丰富馆藏档案,保存了完整的上海城市记忆,构成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在年的1月,还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楼建成后,曾经分层出租给中法工商银行、百利洋行等金融贸易机构使用,荷兰驻沪总领署、瑞典公使馆也曾设于此地。经过60多年风雨历程之后,与年3月18日再次开工改建,次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正式开馆,成为了展现上海城市发展轨迹,对社会大众提供档案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务的窗口。
步入正门,可相继见到两组共三幅壁画,门厅左右两侧是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的浮雕壁画《传承文化》和《弘扬文明》。作品一位结绳、甲骨、金文、竹简等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档案载体,围着绕着手持竹简的中国古代史管形象,寓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代使馆借助各种不同载体,为传承中国文化做出的不朽贡献。
另一面为摄影、摄像、缩微胶卷、电脑、互联网等现代档案技术,围绕着现代女性档案工作者的形象,寓意档案工作者弘扬闻名的历史重任和档案事业蒸蒸日上的繁荣前景。同时两幅壁画又通过了对比的方式简单展现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
穿过门厅在大厅中央的汉白玉柱浮雕《都市沧桑》以高针绒毯作底,以金饰铜雕为镶嵌,通过上海开埠至今历史中的主要事件、标志建筑和镶嵌的代表性档案,寓意了在历史中档案作为文化沉淀和历史见证的重要性。
早当时的法国游轮公司大楼,它的船运市场开辟了上海至法国航线,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登上了法国“波尔多”号游船,前往法国,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征程。此时的周家其实已经家道中落,无力支付留学费用,他留学的费用,主要来自于严修在南开大学设立的“范孙奖学金”。据说研修十分器重周恩来,认为他有“宰相之才”。
上海档案馆外滩馆,记录了上海从一个滨海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记忆之旅,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的手稿,早期的飞机、有轨电车、电话、挂历画,还有世博馆的模型……在这里,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想要完好地保存这些档案其实是十分的困难,档案中一些年代久远的纸质和音频文件会面临脆变、虫蛀发霉、磁粉脱落等问题。为了抢救和保护馆藏珍贵档案资源,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每年会完成数字化档案全文万页乃至万页。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超过50%,以数字形式提供利用的比例超过90%,确保了珍贵档案的永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