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外滩江堤上人来人往。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陈少颖摄“好久不见。”“想侬了。”“一道来。”夜晚,陆家嘴的高楼大屏亮起。6月1日晚上8点多,天空雾蒙蒙的。阵阵微风吹来,散去了白天的闷热。
人们驻足观赏夜景。外滩江堤上,人来人往。人们趴在栏杆边,拍对岸的景色或者合照,走累了,就在一边的座椅上休息,家人朋友间惬意聊着天。也有只身前来的人正举着手机视频通话,给手机那端的人分享当下的景色和心情。68岁的万先生和老伴在栏杆边自拍,一连拍了好几张。
当日下午5点多,儿子带着他们从青浦出发,医院做完核酸后,特地来外滩转一转。次日一早,他们就要坐高铁回江西新余老家。
万先生(左一)和老伴在栏杆边拍照。3月21日,他们来上海就医,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就被封控在家。这是万先生的老伴第一次来上海,儿子租住的房子几乎成为了两个月来她对上海的全部印象,“两个月里都没见着几个人。”6月1日来到外滩,她格外高兴,她感叹:“自己一直生活在农村,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家里没有这么好。”
万先生倒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来的时候时间仓促,匆匆在江堤上走了一下便离开了。这一次,他形容上海有种疫后重生的感觉,“很繁荣、很美好。”两人拍了很多照片,想和家里的亲戚朋友分享这个难忘的时刻。
“牙疼、腰疼、还是脸疼?怎么拍才好看。”女孩们讨论着造型。
小吴刷到抖音,看到昨晚的外滩恢复了生机,便和三个室友一起来“凑个热闹”。
室友也都是同事,从事美容行业。6月3日端午节,她们也将重返岗位。平日里,女孩们的排班不同,休息时间碰不到一起,很少有机会可以一起出来玩,这天是难得的机会,也是她们疫情以来第一次踏出小区。
小吴喜欢热闹,她有朋友就在人民广场上班,找朋友玩的时候时常会来外滩逛一圈。她觉得外滩的人还是要比平常来时少一些,“这里还是热闹一点比较好”。
她准备当晚发个朋友圈留作纪念,“总算有理由发了。”对于接下来的期待,她笑说:“普通过就可以了。”
家人朋友一道来逛外滩。晚上9点30分,海关大楼的钟声响起。外滩江堤上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有小朋友滑着滑板车,也有小朋友牵着家长的手,另一只手里拿着发光的气球。每隔几分钟,花旗银行的大屏幕就会亮起“儿童节快乐”的祝福。
人们走累了,就坐在一旁休息、聊天。空气里的湿度很大,初夏的江风还有些许凉意,但不妨碍江堤上的欢声笑语。“今天是上海恢复正常生活的第一天,我现在在外滩。”有人举着云台,开启了网络直播。“不好意思,麻烦稍微让一下,我想拍张照。”有人和路人说道。也有人随着音乐起舞,拍下短视频。驻足欣赏景观、举起饮料干杯、慢跑……人们肆意做着久违的事。在这个上海地标,人与人、人与空间恢复了联系。“今天开心了吧?”朋友间互相打闹。“我们今天成了多少人的背景呢?”四个女孩手拉着手,亲昵地说笑着。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