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江西中路曾是一条华商银行街,这些气势非凡的银行建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节期间,留在上海,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有空跟我一起行走江西中路和北京东路,走读曾经的上海华商银行街,领略建筑特色,过个文化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外滩已经银行林立,但是大部分是外国银行。在外国势力称霸下,中国华资银行只好选择在上海江西中路选地建楼。
我们的走读先从江西中路号的交通银行开始,这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银行大楼原名金城银行。年5月,徽商在天津成立金城银行,年又与大陆、中南等四家北方银行联合组建四行储蓄会,通过储蓄业务吸纳大批资金。年北洋军阀垮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时任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决定将银行总部迁往上海。新楼选址在英租界工部局对面,请庄俊建筑事务所设计。从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的庄俊,年开设中国人第一家建筑事务所,又成功设计金城银行,为中国建筑师树立一面旗帜。
在交通银行北侧,现在华东建筑设计院大楼原是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年美国建筑师曾设计过,工程已打桩,因抗战期间兵荒马乱,工程不得不停工。战后复建,银行方认为设计不够理想,不惜工本邀请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陈植等中国建筑师以现代主义手法,运用横线条构图,突破了西方建筑装饰的思路。
行走到九江路,东南角上海银行大楼,原是四川聚兴诚商号创办的民间商业银行。大楼由基泰工程司设计,年设计方案中将中国新古典主义元素吸纳进去,年施工到四层时因战争爆发被迫停建,战后复建时中国传统装饰大大简化了。
过了南京东路,在天津路西北角、宁波路东北角各有一幢瘦长的转角大楼,一幢原名中央储蓄会,另一幢原名广东银行,上世纪30年代由李锦沛建筑师设计。宁波路东北侧有通和洋行为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计。年陈光甫创办这家银行时只有7人,他们一人兼几个工作,业务不断开拓,除银行业务外还办中国旅行、保险、投资和食盐业务等,年建造起颇有规模的银行大楼,立面贴面砖,屋顶上还设歇山顶式祠庙,也许是拜财神吧。
江西中路这段特别窄,而华资银行都挤在一起。行走到北京东路,西南转角又出现一幢摩天楼——现上海供电局大楼,在高大的大门门框上方还留有中国农垦银行字迹。在北京东路对面,西北面有原四明银行,东北部有原浙江兴业银行。江西中路银行街没结束,向北京东路延伸,沿北京东路朝东走可看到原中国实业银行,朝西走可看到原盐业银行和原国华银行。
十几家华商银行集中在一起,反映了华商银行的规模在当时已很大,在上海金融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银行建筑庄重、气势非凡,成为上海城市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银行建筑都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点,除小部分改办公楼外,大部分仍作为银行用房在继续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为上海建设现代金融中心再立新功!(娄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