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病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丨血虚贫血,肾虚肾病,中西医有别
TUhjnbcbe - 2022/7/6 15:44:00
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贫血和血虚、肾病和肾虚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西医和中医对不同疾病的定义,存在较大的差异。

贫血与血虚

贫血,是人体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症状。临床上一般指血红蛋白(即血色素)浓度低于正常,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低于克/升,成年女性低于克/升就可诊断为贫血。血红蛋白在人体内起到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当血红蛋白不足时,就有气短、乏力、头晕、心跳加快以及唇甲和眼睑色白等的贫血症状。

导致贫血的原因有:①红细胞生成减少,即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异常影响了红细胞生成。②溶血性贫血,即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③失血性贫血,即失血过多导致的贫血。

血虚,是中医名词,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唇爪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的常见证候。中医认为,血虚是血生成不足导致血的濡养功能减退而形成,其产生原因有:①失血过多,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使体内血液大量丧失,而新血又不能及时生成和补充;②血液生化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导致生成血液的物质减少,或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③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营血暗耗;④瘀血阻滞,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等,最终导致全身血虚。

区别

贫血不一定血虚

有些人化验结果显示血色素低于正常值,符合贫血诊断,但不一定有面色淡白、唇甲色淡、头晕心悸、手足发麻、舌淡脉细等血虚的病症。还有的西医给予诊断为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肢寒畏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这时候中医的诊断可能是肾阳虚,并非血虚。

血虚不一定贫血

常见血虚证表现为面色淡白,唇甲色淡,头晕眼花等症状,但是检查结果并没有血色素减少的情况。

肾病与肾虚

肾病,是各种原因包括各型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和肾肿瘤等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疾病,表现为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的能力出现了问题。肾病若未能及时有效诊治,病情恶化或迁延,可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症。

肾虚,是中医特有的理论,又称肾气虚、肾亏。中医学认为,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本,肾主水、肾主骨、肾主纳气、肾开窍于耳、肾司二便,一般这些功能出现问题即是肾虚。

肾虚的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情志失调、房劳过度、久病伤肾、年老体衰等。

肾虚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等。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痛,形寒肢冷,阳痿早泄,精神困倦,舌淡胖有齿痕,脉虚弱等。

中医“五脏”之一的“肾”与西医的肾器官,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肾虚是中医辨证产生的概念,而不是疾病的名称,很多系统的疾病从广义上讲都可能归为肾虚,而西医的肾病仅指肾脏器官的疾病和损伤。因此,通常有人疑惑:肾虚,是肾不好吗?这实际是两码事!

贫血与血虚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上还存在较多的关联,但肾病与肾虚是没有多少关系的。因此,如果出现肾病症状,应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肾衰竭的发生,切不可以随便“补肾”。

联系我们

-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丨血虚贫血,肾虚肾病,中西医有别